|
和圣俞農具詩十五首其九耬種 / 作者:王安石 |
富家種論石,貧家種論斗。
富貧同一時,傾瀉應心手。
行看萬壟空,坐使千箱有。
利物博如此,何慚在牛後。
|
|
和圣俞農具詩十五首其九耬種解釋:
詩詞:《和圣俞農具詩十五首其九耬種》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富家種論石,
貧家種論斗。
富貧同一時,
傾瀉應心手。
行看萬壟空,
坐使千箱有。
利物博如此,
何慚在牛後。
中文譯文:
富家種論石,
貧家種論斗。
富貧同一時,
傾瀉應心手。
行看萬壟空,
坐使千箱有。
利物博如此,
何慚在牛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所作。詩中通過農具耬和種斗,表達了種田的不同境遇和觀念。
首先,詩人提到了兩種不同的農具,耬和種斗。耬是一種用來撒播種子的農具,而種斗則是一種用來測量種子數量的工具。詩人說富人種田時討論的是耬的材質,而貧人則關注種斗的大小。這是對富貧差異的描繪,富人注重種田工具的質量和效率,而貧人則更加注重種子的數量和節約使用。
其次,詩人通過表達"富貧同一時,傾瀉應心手",強調了種田的重要性和勞動的平等。不論貧富,種田都需要付出努力和心血。種田的成功與否取決于農民的用心和技巧,而不僅僅是財富的多少。
接著,詩人運用對比手法,描繪了富貧的不同境遇。"行看萬壟空"表示富人的土地廣闊,但由于種田技術的不善或懈怠,導致作物歉收,田地荒蕪。而"坐使千箱有"則形容貧人的土地雖然狹小,但由于勤勞和精心管理,使得收獲豐富,糧倉飽滿。
最后,詩人以"利物博如此,何慚在牛後"作結,表達了對農具的重要性的思考。他認為,能夠巧妙運用農具,使得利益最大化,應該引以為傲,不應該自卑。這也是對農民智慧和勞動的贊美,以及對農業勞動的肯定。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富貧農民種田觀念和境遇的對比,表達了種田勞動的平等和農具的重要性。盡管貧富差異存在,但農田的豐收與否取決于農民的努力和智慧。詩人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刻畫了生動的農田景象,展現了農業勞動的價值和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