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次相州 / 作者:王安石 |
青山如浪入漳州,銅雀臺西八九丘。
螻蟻往還空壟畝,騏驎埋沒幾春秋。
功名蓋世知誰是,氣力回天到此休。
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諸子分衣裘。
|
|
將次相州解釋:
詩詞《將次相州》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作品。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青山如浪入漳州,
銅雀臺西八九丘。
螻蟻往還空壟畝,
騏驎埋沒幾春秋。
功名蓋世知誰是,
氣力回天到此休。
何必地中余故物,
魏公諸子分衣裘。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青山如海浪般涌入漳州的景象為開篇,表現了山勢的雄偉壯觀。接下來,描寫了銅雀臺以西的八九座小山,展示了地勢的起伏變化。然而,對于螻蟻而言,這些山巒只是往返之地,對他們而言并無特別之處。接著,詩人提到了騏驎,一種珍貴的馬,暗示了一種珍貴的存在埋沒在歲月之中。最后兩句表達了功名利祿雖然可以名滿天下,但也會耗盡一個人的精力,到達一定境地后需要休息。詩末提到魏公和他的諸子分裂了衣裘,暗示了權力斗爭的殘酷現實。
賞析:
《將次相州》通過自然景觀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和功名的思考。詩中的青山和山勢的描繪,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和恢弘,與人類的功名利祿相比,顯得更加深遠和永恒。螻蟻往還空壟畝的描寫,暗示了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強調了功名利祿的虛幻和無常。騏驎的埋沒則表達了珍貴事物的易被遺忘和埋沒的命運,也暗示了人生和時光的流逝。最后兩句則提醒人們,功名利祿雖然可以帶來權力和地位,但也會耗盡一個人的精力和生命,到達一定境地后需要停下來休息。詩末的魏公和諸子分裂衣裘,則是對于權力斗爭的冷峻描述,表達了對于世俗權謀的警示。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對山巒、螻蟻、騏驎等形象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于功名利祿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和懷疑,以及對于權力斗爭的深刻洞察。通過這些描寫,詩詞展示了王安石獨特的思維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思想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