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椒張公有詩在北山西庵僧者墁之悵然有感 / 作者:王安石 |
十年怊悵躡山阡,終欲持杯滴到泉。
東路角巾非故約,西州華屋漫修椽。
幽明永隔休炊黍,真俗相妨久絕弦。
遺墨每看疑邂逅,復(fù)隨人事散如煙。
|
|
全椒張公有詩在北山西庵僧者墁之悵然有感解釋:
詩詞:《全椒張公有詩在北山西庵僧者墁之悵然有感》
作者:王安石(宋代)
中文譯文:
十年怊悵躡山阡,
終欲持杯滴到泉。
東路角巾非故約,
西州華屋漫修椽。
幽明永隔休炊黍,
真俗相妨久絕弦。
遺墨每看疑邂逅,
復(fù)隨人事散如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寫給北山西庵僧者墁的作品,表達了詩人的悵然之感和對境遇的思考。
詩的開頭,詩人表達了他在山間行走十年的孤寂和憂愁之情,十分惆悵。他渴望能夠倒?jié)M一杯酒,滴入泉水中,寄托了自己對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接下來的兩句,詩人描述了他在東路和西州兩地的遭遇。以角巾和華屋為象征,東路和西州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詩人感嘆自己現(xiàn)在的處境與過去的約定已經(jīng)不再相符,他的生活環(huán)境和社交圈子發(fā)生了變化。
接著,詩人通過對比幽明、真俗、炊黍和弦音,表達了幽暗與明亮、真實與世俗、寧靜與嘈雜之間的對立與沖突。他感嘆這種對立和沖突使得他的內(nèi)心世界和追求受到了干擾和阻礙,久久不能得到滿足。
最后兩句,詩人表達了他對自己留下的墨跡的懷疑和對人事變遷的感慨。詩人的墨跡被他懷疑是否會有人看到,他的心血和努力是否會得到真正的理解和認可。同時,他也感慨人事無常,自己的追求和努力如同煙霧般散去,隨著時光流轉(zhuǎn)而逐漸消散。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事變遷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孤獨、追求和無奈之情,同時也反映了社會和個人命運的無常和變幻。這首詩詞展現(xiàn)了王安石獨特的寫作風(fēng)格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