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項判官 / 作者:王安石 |
斷蘆洲渚落楓橋,渡口沙長過午潮。
山鳥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對馬蕭蕭。
十年長自青衿識,千里來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強飯,華簪常得從雞翹。
|
|
送項判官解釋:
詩詞:《送項判官》
斷蘆洲渚落楓橋,
渡口沙長過午潮。
山鳥自呼泥滑滑,
行人相對馬蕭蕭。
十年長自青衿識,
千里來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強飯,
華簪常得從雞翹。
中文譯文:
漂離斷落的蘆洲渚,楓橋上的紅葉飄落,
渡口處沙灘長出午后的潮水。
山中的鳥兒自發(fā)聲,泥濘而滑溜,
行走的行人相對而過,馬蹄聲凄涼。
經(jīng)過十年的相知,長衣已變青衿,
千里迢迢而來,并非為了白玉的招攬。
握手祝愿你能夠吃飽飯,
華麗的簪子常常被雞冠所附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xué)家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送項判官》。詩中描述了一個送別官員的場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表達(dá)了對離別的感慨和祝福。
詩的第一句以自然景物為背景,斷落的蘆洲渚和飄落的楓葉營造了一種凄涼的氛圍。第二句描繪了渡口處沙灘上潮水的變化,時間的流轉(zhuǎn)象征著人事的更迭。接下來,詩人以山鳥的叫聲和行人相對的情景,表達(dá)了離別時的無奈和寂寞。
詩的后半部分,王安石通過表達(dá)與被送別者的深厚情誼,展現(xiàn)了對他的贊賞和祝福。十年的相知讓衣著從青衿(學(xué)生服)變?yōu)殚L衣,體現(xiàn)了時光的流逝和彼此間的了解。千里迢迢而來,并非為了白玉的招攬,表明送別者并不是為了追求功名地位而來,而是真心祝愿對方的成功和幸福。
最后兩句以握手的方式表達(dá)了送別者的祝福,希望被送別者能夠吃飽飯,過上富裕的生活。華麗的簪子常常被雞冠所附托,意味著對方能夠得到美好的待遇和榮耀。
整首詩以離別為主題,通過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寫,表達(dá)了對別離的深情和祝福的真摯。同時,詩中也融入了王安石時代的社會背景和價值觀念,展現(xiàn)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