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蕭山錢著作 / 作者:王安石 |
才高諸彥故無嫌,兄弟同時舉孝廉。
東觀外除方墨綬,西州相見已蒼髯。
靈胥引水清穿市,神禹分山翠入簾。
好去弦歌聊自慰,郡人誰敢慢陶潛。
|
|
送蕭山錢著作解釋:
詩詞:《送蕭山錢著作》
才高諸彥故無嫌,
兄弟同時舉孝廉。
東觀外除方墨綬,
西州相見已蒼髯。
靈胥引水清穿市,
神禹分山翠入簾。
好去弦歌聊自慰,
郡人誰敢慢陶潛。
中文譯文:
才能出眾的朋友們彼此間無嫌隙,
兄弟們同時都被選拔為孝廉。
從東觀出來,摘下方形墨綬,
在西州相見時,已長出蒼髯。
靈胥引導著清澈的水流穿過城市,
神禹將山川的翠綠送入簾幕。
歡快地唱著歌曲自我慰藉心靈,
郡人誰敢輕視陶潛。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的作品,用以送別蕭山錢著作。詩中展現(xiàn)了作者對錢著作的贊賞和送行之情。詩人通過描繪景物和表達情感,傳達了幾個主要的意象和主題。
首先,詩中提到了才高諸彥,指的是在文學才能方面出眾的朋友們。作者表達了與這些朋友們之間沒有嫌隙的情感,顯示了對他們的贊賞和友誼之情。
其次,詩中描繪了兄弟同時舉孝廉的場景。孝廉是指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出的有才能、有道德的官員。這一描繪展示了作者對兄弟們的自豪和慶賀,也反映了當時科舉制度對人才選拔的重要性。
接著,詩中通過東觀和西州的景物描寫,表達了對蕭山錢著作的送別之情。東觀和西州都是地名,分別代表了詩中的兩個場景。東觀外除方墨綬,神禹分山翠入簾,這些景物描寫突出了山水的美麗和清新。通過這些描寫,詩人將美麗的自然景色與送行的情感相結合,營造出一種離別時的離愁別緒。
最后,詩人以陶潛為例,表達了對自己文學才華的自我安慰。陶潛是古代文學家陶淵明的別稱,他以清貧自足、不謀世俗成就而著名。通過提及陶潛,詩人表達了自己的豁達態(tài)度,認為自己的文學成就不必受到世人的評判,而是應當自我慰藉。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景物、表達情感和借鑒歷史典故,展示了作者對朋友、兄弟、自然和文學的贊賞和送別之情。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一種自信和豁達的心態(tài),表達了對自己才能的自我安慰。這首詩既展示了王安石的文學才華,也傳達了作者對友情、家人和自我價值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