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詠八首007 / 作者:王安石 |
召公方伯尊,材亦圣人亞。
農時憚煩民,聽訟甘棠下。
嗟今千室長,已恥問耕稼。
彈琴高堂上,欲以世為化。
|
|
雜詠八首007解釋:
《雜詠八首007》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召公方伯尊,
材亦圣人亞。
農時憚煩民,
聽訟甘棠下。
嗟今千室長,
已恥問耕稼。
彈琴高堂上,
欲以世為化。
詩詞中的"召公方伯"指的是詩中的主人公,他的地位高貴尊崇,可與召公相提并論。"材亦圣人亞"表示他的才干與圣人相當或難以估量。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他在農時中對于繁瑣農務的厭惡,愿意在甘棠樹下聽取訴訟,表達了他對于執政事務的煩惱。"嗟今千室長,已恥問耕稼"表達了他對于當時社會上千家萬戶長期不耕種的現狀感到恥辱,并且對于政治家而言,過多關注農耕似乎是不適當的。最后兩句"彈琴高堂上,欲以世為化"表達了他希望通過音樂藝術的傳播來改變世人的心態和觀念,以期達到社會的改革和進步。
這首詩詞通過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描述,展現了詩人王安石對于政治家應有的責任和使命的思考。他認為政治家應當關注國家大事,而不是沉迷于農耕等瑣碎事務。同時,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于社會上長期不耕種的現狀的憤慨和不滿。最后,他提出通過音樂藝術的力量來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以期實現社會的進步和改革。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對當時社會現象的觀察和思考,表達了詩人對于政治家責任與使命的思考。同時,詩中的音樂藝術也被視為一種改變世人心態和觀念的手段,寄托了詩人對于社會進步和改革的期望。整體上,這首詩詞在表達思想觀點的同時,也展現了王安石獨特的文學才華和對于社會現象的敏銳洞察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