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禧給事同年馬兄挽辭二首 / 作者:王安石 |
藏室亡三篋,得之公最多。
露曦當晚景,川逝作前波。
惠寄輿人誦。
悲傳挽者歌。
竹西攜手處,清淚邈山河。
|
|
崇禧給事同年馬兄挽辭二首解釋:
《崇禧給事同年馬兄挽辭二首》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第一首:
藏室亡三篋,得之公最多。
露曦當晚景,川逝作前波。
惠寄輿人誦,悲傳挽者歌。
竹西攜手處,清淚邈山河。
第二首:
河上輿人去,山中挽者歸。
蓬萊門巷冷,燕趙音書稀。
歌哭逢君處,清淚濕衣衣。
南云陵樹老,回首望天微。
詩意: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為了挽回同年馬兄的離世而寫的。詩中表達了對馬兄的深深懷念和悲痛之情。第一首描繪了詩人心中的景象,藏書室中失去了三個篋(裝書的盒子),而馬兄在其中藏書最多。詩人感嘆歲月如流水般逝去,馬兄的離世如同波浪般沖擊著他的心靈。他希望馬兄的好友們能夠珍惜他的遺物,并以悲痛的心情傳誦馬兄的事跡和吊唁之歌。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與馬兄共同欣賞竹林美景、攜手共度時光的情景,此刻他的眼中充滿了清澈的淚水,這些淚水仿佛能夠涵蓋山河萬里。
第二首描繪了離世的馬兄的葬禮情景。馬兄的靈柩隨著輿車離開河邊,挽者們返回山中。蓬萊指的是馬兄的住處,如今冷冷清清。燕趙是指馬兄的故鄉,音書(消息)稀少,再也聽不到他的音訊了。挽者們唱著哀歌痛哭的場景,清澈的淚水濕透了衣衫。詩末表達了詩人在回望馬兄的故鄉時,南方的云陵樹已經老去,他留下了眼淚向著天空微微凝視。
賞析: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對馬兄逝世的挽歌,表達了他對馬兄的深深懷念和悲痛之情。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人情境遇的描寫,通過對馬兄的離世和葬禮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悲痛和對逝去友情的思念。詩中的清淚和山河、云陵樹等景物相呼應,形成了悲傷的意境。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語言簡練,寄托了作者對逝去友情的深深追憶,展現了王安石細膩感人的情感表達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