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許秀才 / 作者:王安石 |
高陽有才子,負笈求晨饘。
所趣少知者,其辭多慨然。
樵妻竟謝絕,漂母嘗哀憐。
尚友古之人,于今猶壯年。
|
|
答許秀才解釋:
詩詞:《答許秀才》
高陽有才子,負笈求晨饘。
所趣少知者,其辭多慨然。
樵妻竟謝絕,漂母嘗哀憐。
尚友古之人,于今猶壯年。
中文譯文:
高陽有一位才子,背負著行囊追求早餐。
他感興趣的人很少,他的言辭充滿慷慨之情。
樵夫的妻子竟然拒絕了他,流浪的母親曾經憐憫他。
他仍然尊敬古代的朋友,他們至今仍然年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答許秀才》。詩中描繪了一個才子高陽,他懷著追求知識的熱情,背負行囊早早離家去求學。然而,他所感興趣的知音很少,大多數人對他的言辭都沒有共鳴,只有少數人能理解他的豪情壯志。
詩中提到了樵夫的妻子拒絕了高陽,這可能是因為高陽過于專注于學業而忽略了家庭責任,使得他的妻子感到疏遠。另一方面,高陽的母親卻對他充滿憐憫和理解,她深知兒子的追求和努力。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古代朋友的尊敬之情,他們是古往今來仍然保持壯年的人。這可能是對那些在追求真理和理想中堅持不懈的人的致敬,以及對過去偉大人物的敬仰。
整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感情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追求知識的才子、對家庭與友情的反思,以及對古代智者的敬佩。它呈現了一種對理想追求的孤獨與堅持,同時也體現了作者對人情世故的思考和對傳統價值觀的尊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