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漢書 / 作者:王安石 |
京房劉向各稱忠,詔獄當時跡自窮。
畢竟論心異恭顯,不妨迷國略相同。
|
|
讀漢書解釋:
詩詞:《讀漢書》
作者:王安石(宋代)
京房劉向各稱忠,
詔獄當時跡自窮。
畢竟論心異恭顯,
不妨迷國略相同。
中文譯文:
京城的劉向各自宣稱自己是忠誠的,
律令監獄中的痕跡自然會表露出貧窮。
歸根結底,對人心的評判有差異,對恭敬的顯現也有差異,
但總的來說,迷失國家的策略大致相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寫的,他是北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讀漢書》是他在審視歷史文獻《漢書》時的所感所想。
詩中提到的劉向是西漢時期的學者和官員,他在《漢書》中被描述為忠誠的人物。然而,詩中暗示劉向可能是自吹自擂,自稱忠誠并不可靠。
詩的第二句描述了那個時代律令監獄中的痕跡,暗示了社會的困苦和動蕩。
接著詩人說,對于人心的評判和對恭敬的顯現往往存在差異,這意味著人們對忠誠和恭敬的理解有所不同。然而,盡管存在差異,但在迷失國家的策略上,人們的觀點大致是相同的。
整首詩通過對歷史文獻的反思,表達了對忠誠和恭敬的思考,同時也暗示了社會的動蕩和價值觀的多樣性。這種思考在王安石的作品中常見,體現了他對政治和社會現象的關注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