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曾子翊授舒掾之作 / 作者:王安石 |
皖城終歲靜如山,府掾應從到日閑。
一水碧羅裁繚繞,萬峰蒼玉刻孱顏。
舊游筆墨苔今老,浪走塵沙鬢已斑。
攬轡羨君橋北路,春風枝上鳥關關。
|
|
和曾子翊授舒掾之作解釋:
詩詞:《和曾子翊授舒掾之作》
皖城終歲靜如山,
府掾應從到日閑。
一水碧羅裁繚繞,
萬峰蒼玉刻孱顏。
舊游筆墨苔今老,
浪走塵沙鬢已斑。
攬轡羨君橋北路,
春風枝上鳥關關。
中文譯文:
皖城終年靜如山,
官員應當從早到晚閑。
一條碧綠的河流纏繞,
萬座蒼翠的山峰刻畫出脆弱的容顏。
過去的游歷和書寫已經蒼老,
奔波勞碌已使鬢發斑白。
我羨慕你,握住馬韁繩,走在北方的橋上,
春風中樹枝上鳥兒嘰喳啾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題為《和曾子翊授舒掾之作》。詩人以皖城為背景,描繪了一幅寧靜而美麗的景象。詩中的皖城靜如山,表達了城市的寧靜和平靜,與自然山川一樣靜謐。府掾(官員)應當從早到晚都能閑暇自在,享受皖城的寧靜。詩人以皖城的靜謐景象,反襯了官員應有的閑適生活。
詩中描繪了一條碧綠的水流纏繞皖城,表現出水的優美和活力,同時也映襯出皖城的清幽和美麗。萬座蒼翠的山峰刻畫出脆弱的容顏,暗示著歲月的流轉和人事的變遷,舊游和書寫已經成為過去,作者的頭發已經斑白,歲月的痕跡已經顯露出來。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和羨慕之情。詩人羨慕著那位握住馬韁繩的君子,他自在地行走在北方的橋上,享受著春風拂面和鳥兒的歌唱。這里既是對自然的贊美,也是對自由和寧靜生活的渴望。
整首詩以皖城為背景,通過對城市、自然和人物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美的贊美。詩意深遠,文字簡練,給人以靜謐和美好的感受,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的某些特點和價值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