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詠 / 作者:王安石 |
百年禮樂逢休運,千里江山極勝游。
那似鮑昭空寫恨,不為不粲只消憂。
|
|
雜詠解釋:
詩詞:《雜詠》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百年禮樂逢休運,
千里江山極勝游。
那似鮑昭空寫恨,
不為不粲只消憂。
中文譯文:
百年來禮樂得以暢行,
千里江山極盡勝游。
這與鮑昭的空寫恨一樣,
并非為了不光彩而消除憂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時代的榮光和輝煌,以及個人的心情體驗。
首先,詩人王安石以禮樂為象征,表達了百年來禮樂之道在社會中得以興盛和發(fā)展的情景。禮樂在古代中國被視為文化傳統(tǒng)和社會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的興盛代表了一個朝代的繁榮和和諧。這里的"百年禮樂逢休運"意味著禮樂在這個時代迎來了繁盛和興旺的機遇。
其次,詩中提到"千里江山極勝游",形容了江山的壯麗景色,暗示著社會的繁榮昌盛。這里的"千里江山"可以理解為國家的疆土和遼闊的領(lǐng)域,而"極勝游"則表達了人們在這片美麗土地上暢游的愉悅和滿足感。
然而,詩的后兩句引入了鮑昭的形象,對比出了詩人內(nèi)心的消沉和憂愁。鮑昭是南北朝時期的文人,他以寫恨詩著稱,表達了自己的憂愁和悲傷。詩中的"那似鮑昭空寫恨"意味著詩人認為自己的憂愁和痛苦是多余的,與鮑昭不同,不值得寫入詩篇中。
最后一句"不為不粲只消憂"表達了詩人的心態(tài)。他并不追求非凡的光彩,只希望消除內(nèi)心的憂愁。這句話傳達了一種淡泊名利、追求內(nèi)心寧靜的情感態(tài)度。
綜上所述,這首詩詞通過對禮樂和江山景色的描繪,以及對鮑昭形象的對比,展示了一個繁榮時代的榮光和個人內(nèi)心的憂愁。詩人表達了對繁華背后價值的思考,強調(diào)了內(nèi)心平靜和追求心靈解脫的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