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楊德逢莊 / 作者:王安石 |
攜僧出西路,日晏昧所投。
循河望積谷,一飽覺易謀。
稚子舉桉出,咄嗟見盤羞。
飯新秔有香,煮菜旨且柔。
暮從秀巖歸,秣蹇得少留。
捧腹笑相語,果然無所求。
|
|
過楊德逢莊解釋:
詩詞:《過楊德逢莊》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攜僧出西路,
日晏昧所投。
循河望積谷,
一飽覺易謀。
稚子舉桉出,
咄嗟見盤羞。
飯新秔有香,
煮菜旨且柔。
暮從秀巖歸,
秣蹇得少留。
捧腹笑相語,
果然無所求。
中文譯文:
帶著一位僧人離開西方的路,
日落時來到昏暗的地方。
沿著河流望著積谷,
一頓飽食讓我感到容易實現心愿。
年幼的孩子拿著桉木出來,
突然看到了盤羞(一種草藥)。
新飯散發著香氣,
烹調的菜肴既美味又柔軟。
傍晚從秀麗的巖石歸來,
養馬的困境終于稍微減輕。
捧著肚子相互開懷大笑,
果然沒有其他的要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與僧人一起旅行的情景,以及在路途中的一系列飲食和歡樂的經歷。詩中表現出作者在旅途中的舒適和滿足,體現了他享受簡單而富足的生活的態度。
首先,詩人與僧人一起出行,選擇了偏遠而寧靜的西路。他們在日落時分來到了一個昏暗的地方,這里的環境與喧囂的塵世相比,更加寧靜和安詳。
接下來,詩人沿著河流望著積谷,意味著他們在旅途中找到了充實的食物和滿足的源泉。一頓飽食讓他們感到容易實現心愿,暗示著他們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內心得到了滿足和寧靜。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描述了稚子拿著桉木出來的情景。桉木是一種常見的草藥,而盤羞則是桉木的一種。這里的描寫可能暗示著詩人對自然界的觀察和贊美,以及對生命力和新生事物的喜悅。
在晚歸的路上,詩人回到了美麗的巖石旁,這里可能是他的家。秣蹇得少留,意味著詩人的日子并不富裕,然而他仍然能夠從簡單的生活中獲得滿足和快樂。
最后兩句“捧腹笑相語,果然無所求”,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寬慰和滿足,他們不再有任何的追求或欲望,只是享受當下的快樂和滿足。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與僧人在旅途中的經歷,以及他們對簡單生活的滿足和歡樂。通過對自然和人生的觀察,表達了一種淡泊寧靜、知足常樂的心態,寄托了作者對簡單生活和內心平靜的追求。這首詩詞展示了王安石的豁達心態和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同時也傳達了一種追求內心平和和滿足的價值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