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寓言六首 / 作者:王安石 |
小夫謹利害,不講義與仁。
讀書疑夷齊,古豈有此人。
其才一莛芒,所欲勢萬鈞。
求多卒自困,余禍及生民。
|
|
寓言六首解釋:
詩詞:《寓言六首》
作者:王安石(宋代)
小夫謹利害,不講義與仁。
讀書疑夷齊,古豈有此人。
其才一莛芒,所欲勢萬鈞。
求多卒自困,余禍及生民。
中文譯文:
小人小夫謹慎地追求個人的利益,不考慮道義和仁愛之道。
讀書只是懷疑和追求私利,這樣的人在古代是不曾存在的。
他的才能像一根尖銳的草莖一樣突出,他所追求的權勢卻重如千斤。
他追求過多,最終卻陷入了困境,而他的禍患也波及到了百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通過六首寓言詩來批評小人小夫的行為和追求個人利益的心態。詩中描述了這樣一種小人的形象,他們只考慮自己的利益,不關心道義和仁愛之道。他們讀書只是為了追求個人私利,而不是追求真正的學問和智慧。王安石通過描繪這種小人的形象,表達了對這種人的不滿和批評。
詩中提到的"莛芒"是一種尖銳的草莖,形容小人的才能突出,但是他們所追求的權勢卻是沉重的如千斤。這種追求個人私利和權勢的行為最終會導致自身的困境,并給社會和人民帶來禍患。
王安石通過這首詩批評小人的行為,倡導人們應追求道義和仁愛,不僅關注個人利益,也要考慮社會和他人的福祉。他提醒人們要以正直和公正的態度對待學問和權力,不要陷入個人私利的困境中,以免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災難。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王安石對小人行為的批評和對道義、仁愛的呼喚,展現了他對社會倫理和價值觀的關注。這也是王安石在宋代政治和文化變革中所持的立場和觀點的一種體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