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寓言六首 / 作者:王安石 |
始就詩賦科,雕鐫久才成。
一朝復棄之,刀筆事刑名。
中材蔽末學,斯道苦難明。
忽貴不自期,何施就升平。
|
|
寓言六首解釋:
詩詞:《寓言六首》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中文譯文:
始就詩賦科,雕鐫久才成。
一朝復棄之,刀筆事刑名。
中材蔽末學,斯道苦難明。
忽貴不自期,何施就升平。
詩意: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的《寓言六首》,通過寓言的方式表達了他對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政治理想的思考。詩中描繪了一個詩人從事寫作的過程,以及寫作被放棄后所經歷的困境。同時,作者也表達了對于政治官職的追求和對社會穩定與繁榮的渴望。
賞析:
這首詩詞以寓言的形式,表達了王安石的個人經歷和政治理想。詩中的"始就詩賦科,雕鐫久才成"描述了詩人在寫作上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經過雕琢和努力才取得成就。然而,"一朝復棄之,刀筆事刑名"表達了詩人曾經被拋棄的經歷,他的文學才華被束之高閣,無法得到應有的認可和利用。
接著,詩中描述了在這種困境下,"中材蔽末學,斯道苦難明",詩人的才能被埋沒,所學的真實道理變得模糊不清,面臨著困苦和痛苦。然而,在這個困境中,詩人卻"忽貴不自期",在意料之外獲得了一定的地位和榮譽。
最后的"何施就升平"表達了王安石對社會穩定和繁榮的追求。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才能,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實現升平與安定的理想。
這首詩詞通過對個人經歷和政治理想的抒發,反映了王安石對于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于個人命運的追求。同時,通過寓言的形式,給予讀者以啟示和思考,強調了個人努力和追求對于實現社會和諧的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