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螯二首 / 作者:王安石 |
車螯肉之羽,恃殼保厥身。
自非身有求,不敢微啟唇。
尚恐擉者得,泥沙常埋墂。
往往湯火間,身盡殼空存。
維海錯萬物,口牙且咀吞。
爾無如彼何,可畏寧獨人。
無為久自苦,含匿不暴陳。
豁然從所如,游蕩四海滣。
清波濯其污,白日曬其昏。
死生或有在,豈遽得烹燔。
|
|
車螯二首解釋:
詩詞:《車螯二首》
車螯肉之羽,恃殼保厥身。
自非身有求,不敢微啟唇。
尚恐擉者得,泥沙常埋墂。
往往湯火間,身盡殼空存。
維海錯萬物,口牙且咀吞。
爾無如彼何,可畏寧獨人。
無為久自苦,含匿不暴陳。
豁然從所如,游蕩四海滣。
清波濯其污,白日曬其昏。
死生或有在,豈遽得烹燔。
中文譯文:
《車螯二首》
螃蟹憑借堅硬的殼保護自己的身體,如同肉上的羽毛。
只有在身體有所需求時,才會微微張開嘴唇。
仍擔心被拿捉,常常被泥沙掩埋。
經常身陷沸騰的水中,只剩殼空空存留。
大海包容著萬物,嘴巴和牙齒咀嚼著吞食。
你又何必害怕那個人呢,他難道比螃蟹更可怕嗎?
長期以來,無為而自苦,隱藏自己而不顯露。
突然豁然開朗,自由地在四海中游蕩。
清澈的波浪洗凈它的污垢,白日曬干它的迷糊。
生死或許存在,豈能輕易被烹煮焚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螃蟹為主題,通過對螃蟹的描繪,表達了一種奮發向前、積極進取的精神態度。螃蟹依靠堅硬的殼保護自己,但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會展示自己。然而,它仍然擔心被捕捉和埋沒。作者通過螃蟹的形象,暗示自己身處時世之中,也需要保持警覺和謹慎。
詩中提到的"爾無如彼何,可畏寧獨人"表達了作者對那些比螃蟹更可怕的人的不屑和鄙視,暗示了作者對于堅守自己內心的信念和價值觀的重視。作者表示,無為而自苦,并不暴露自己,但當機會來臨時,他會豁然開朗,勇敢地展現自己,像螃蟹一樣在海洋中自由游蕩。
最后兩句"清波濯其污,白日曬其昏。死生或有在,豈遽得烹燔。"則表達了生死的不確定性,強調了生命的脆弱和寶貴。詩人認為,生死可能存在著某種延續,而不是輕易被徹底毀滅。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螃蟹的形象,并通過螃蟹的特點傳遞出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它鼓勵讀者在面對困境時保持警覺,努力追求自己的價值,并勇敢面對生死的挑戰。同時,詩中對生死的思考也使人深思,引發對生命的珍視和對未知的探索。
總之,這首《車螯二首》通過描繪螃蟹的形象,寓意著人們應該保持警覺、勇敢追求自己的價值,并珍視生命的脆弱和寶貴。它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呈現,給人以啟示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