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元豐五首 / 作者:王安石 |
水滿陂塘谷滿篝,漫移蔬果亦多收。
神林處處傳簫鼓,共賽元豐第二秋。
|
|
歌元豐五首解釋:
詩詞:《歌元豐五首》
水滿陂塘谷滿篝,
漫移蔬果亦多收。
神林處處傳簫鼓,
共賽元豐第二秋。
中文譯文:
水充滿了陂塘,谷地里篝火熊熊,
豐收的蔬果隨處可見。
神奇的林木傳來簫鼓聲,
共同慶祝元豐的第二個秋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歌元豐五首》之一。元豐是北宋末年的一個年號,代表著豐收和繁榮。這首詩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元豐時期農田的景象和豐收的盛況。
詩的開頭描述了水滿溢陂塘,谷地上篝火熊熊燃燒的景象。這里的水充滿了灌溉后的農田,塘堤滿了水,展現了農田灌溉得當,農作物茁壯成長的景象。篝火熊熊,象征著農田豐收后舉行的慶祝活動,預示著豐收的喜悅和繁榮的景象。
接著,詩人提到蔬果豐收的情景,隨處可見豐滿的農作物。這里蔬果的豐收是整個農田豐收的一部分,也象征著社會的富裕和人民的幸福。蔬果的多收,暗示著元豐時期農業生產的興旺和豐盈。
詩的下半部分描繪了神奇的林木傳來簫鼓聲。這里的神林可以理解為自然界的聲音,簫鼓聲隨風傳播。簫鼓聲的傳播在整個元豐的秋天中回響,給人們帶來音樂的愉悅和節日的喜悅。這里的簫鼓聲也可以理解為人們慶祝豐收的歡樂之聲,展現了人們對豐收的贊美和慶祝。
最后一句“共賽元豐第二秋”表達了人們共同競賽慶祝元豐的第二個秋天。這里的“共賽”可以理解為人們共同競相慶祝,彼此較勁,展現了人們對元豐時期繁榮富裕的追求和享受。
整首詩通過描繪豐收的景象和慶祝的氛圍,表達了對元豐時期繁榮和幸福生活的贊美和歡慶之情。同時,詩中運用了生動的形象和音樂的意象,增強了詩的藝術感染力,使讀者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豐收的喜悅和社會的繁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