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靜照禪師塔 / 作者:王安石 |
簡老已歸黃土陌,淵師今作白頭翁。
百憂三十余年事,陳跡山林草野中。
|
|
書靜照禪師塔解釋:
詩詞:《書靜照禪師塔》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書靜照禪師塔,
朝朝見此石頭,
山間多世松柏,
林下一僧獨佇。
百憂三十余年事,
陳跡山林草野中,
淵師已歸黃土陌,
今作白頭翁。
中文譯文:
靜靜地書寫在禪師的塔上,
每天早晨都能見到這塊石頭,
山中有許多經歷了多個世紀的松柏樹,
林下只有一位僧侶獨自站立。
數十年來,我承受了許多憂愁與煩惱,
在山林和草原中留下了我的足跡,
深深的師長已經歸于塵土之中,
如今成為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由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所作,以描繪禪師塔和自己的內心感悟為主題。詩人通過描述書寫在禪師塔上的靜謐場景,表達了對禪宗思想的敬仰和追求。
詩中的禪師塔象征著禪宗智慧的象征,它靜靜地存在于山中,象征著禪修者內心的寧靜。詩人每天早晨都能見到這塊石頭,顯示了他對禪修生活的執著和堅持。
詩人進一步描述了山中的松柏樹,這些樹木經歷了多個世紀的風雨,象征著修行者的堅韌和持久。而林下的獨立僧侶則凸顯了禪修者的孤獨與專注。
詩的后半部分,王安石表達了自己多年來承受的憂愁和煩惱,他在山林和草原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這是他修行的見證。淵師已經歸于塵土之中,成為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這象征著時間的流轉和人生的無常。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禪修者對內心寧靜和智慧的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時間的思考和對生命的思索。通過描繪禪師塔和自然景觀,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寂靜而深思的境界,引發人們對生命和修行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