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耿天騭會話 / 作者:王安石 |
邯鄲四十余年夢,相對黃粱欲熟時。
萬事只如空鳥跡,怪君強記尚能追。
|
|
與耿天騭會話解釋:
詩詞:《與耿天騭會話》
邯鄲四十余年夢,
相對黃粱欲熟時。
萬事只如空鳥跡,
怪君強記尚能追。
中文譯文:
在邯鄲度過了四十多個年頭的夢,
當(dāng)黃粱即將熟透時,
萬事只如空中鳥兒的痕跡,
我奇怪你竟然還能牢牢記住并追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xué)家王安石的作品,題為《與耿天騭會話》。詩人以對話的形式表達了自己對時光流轉(zhuǎn)和人生的思考。
首先,詩人提到自己在邯鄲度過了四十多年的時光,這里的“邯鄲”可以理解為代指一個人的一生。通過“邯鄲四十余年夢”的描述,詩人抒發(fā)了對自己一生的感慨和思考。
接著,詩人用“相對黃粱欲熟時”來形容時光的匆忙流逝。黃粱是一種谷物,熟透時代表著時光即將消逝。這句表達了人生的短暫和轉(zhuǎn)瞬即逝,暗示了詩人對光陰易逝的感嘆。
在下兩句中,詩人運用了比喻和對比的手法。他說“萬事只如空鳥跡”,意味著人世間的一切事物都像鳥在空中留下的痕跡一樣,轉(zhuǎn)瞬即逝,無法留存。這里的“空鳥跡”可理解為一種虛幻、不可捕捉的存在。
最后一句,“怪君強記尚能追”,表達了詩人對對方記憶力的驚訝和敬佩。這句話可以理解為詩人在回憶往事時,對于對方能夠清晰地記住并追尋過去的經(jīng)歷,心生敬佩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光陰易逝的思考和對記憶力的敬佩。通過對人生短暫性的描繪,詩人以自己的感慨和對話的方式,傳達了對時光流轉(zhuǎn)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呼應(yīng)了人們對于光陰流轉(zhuǎn)和生命脆弱性的共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