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堂一上人 / 作者:王安石 |
一公持一缽,想復度遙岑。
地瘦無黃犢,春來草更深。
|
|
草堂一上人解釋:
詩詞:《草堂一上人》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一公持一缽,
想復度遙岑。
地瘦無黃犢,
春來草更深。
中文譯文:
一個僧人手持一缽,
想要再度翻過遠山。
這片土地貧瘠,沒有黃毛小牛,
春天來臨時,草又長得更加茂盛。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僧人的形象,借以表達了對遠方的思念和對自然的觀察。詩中的“草堂”指的是僧人的住所,而“一上人”則是指這位僧人。詩人王安石以簡潔的語言,傳達出深邃的意境和感慨。
首先,詩中的僧人手持一缽,暗示著他的行囊簡單,生活樸素。他懷揣著一顆向往遠方的心,渴望再次越過遠山。這種追求自由和遠方的意愿,表達了人們對于追求理想和追尋更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詩中描述了土地的貧瘠和缺乏黃毛小牛。這里的土地瘦薄,暗喻著環境的艱苦和資源的匱乏。而沒有黃毛小牛,也可以視為對生活的渴望和對富足的向往。這種對于物質生活的思念,與僧人的簡樸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最后,詩中提到春天時草更加茂盛。這里通過描繪自然景象,表達了對生命力的贊嘆和對季節更迭的感慨。春天的到來,讓大地重新煥發生機,草木蓬勃生長,暗示著希望和新的開始。
整首詩以樸素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對遠方的向往、對簡樸生活的選擇以及對自然的贊美。詩人通過對細小事物的觀察和描繪,傳遞出深邃的情感和哲理,引發讀者對于生活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