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明池 / 作者:王安石 |
宜秋西望碧參差,憶看鄉人禊飲時。
斜倚水開花有思,緩隨風轉柳如癡。
青天白日春常好,綠發朱顏老自悲。
跋馬臥堪塵滿眼,夕陽偷理釣魚絲。
|
|
金明池解釋:
《金明池》
宜秋西望碧參差,
憶看鄉人禊飲時。
斜倚水開花有思,
緩隨風轉柳如癡。
青天白日春常好,
綠發朱顏老自悲。
跋馬臥堪塵滿眼,
夕陽偷理釣魚絲。
中文譯文:
在宜秋的時候向西望去,碧色的山巒錯落有致,
回憶起看鄉親們舉行禊飲的時刻。
斜倚在水邊,花朵在水面上開放,引發思緒,
緩緩地隨風搖曳的柳樹仿佛入了迷。
藍天白日,春天始終美好,
青春變老的人自然感到悲傷。
跋涉著騎馬躺下來,眼中盡是塵埃,
夕陽偷偷地理著漁線。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所作,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人通過描繪景色和表達情感,展現了對家鄉的眷戀以及歲月的無情。
首先,詩人以宜秋的景色作為描繪的背景,西望著參差錯落的青山,給人以寧靜和美麗的感覺。他回憶起與鄉親們一起舉行禊飲的情景,禊飲是古代的一種祭祀儀式,通過這一場景,詩人展現了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接下來,詩人以水邊的景物為切入點,描述了水中花朵的美麗。花朵在水面上開放,給人以溫馨和暢快的感覺。詩人借此表達了自己思緒的起伏和激蕩,仿佛自己也被這美景所感染。
然后,詩人轉而表達對光陰流逝的感慨。他描述了藍天白日和春天的美好,但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的青春已逝,老去的面容讓他感到悲傷。這種對光陰流逝和時光不可挽回的感嘆,體現了詩人對歲月的深刻思考和無奈。
最后兩句以夕陽和釣魚為象征,詩人以夕陽時分偷偷理著釣魚絲來作為結束。夕陽的余暉和釣魚的安寧寂靜,與前文的憂愁形成對比,也可理解為詩人在尋求安寧和釋放心靈的一種方式。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景色和抒發情感,將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光陰流轉的感慨融入其中。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個人情感的交融,表達了對故鄉的眷戀、對時光流逝的思考以及對安寧和釋放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