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景德塔 / 作者:王安石 |
放身千仞高,北望太行山。
邑屋如螘蟻,蔽虧塵霧間。
念此屋中人,當復幾人閑。
雞鳴起四散,暮夜相與還。
物物各自我,誰為賢與頑。
賤氣即易凌,貴氣即難攀。
愧予心未齊,俛首一破顏。
|
|
登景德塔解釋:
詩詞:《登景德塔》
放身千仞高,
北望太行山。
邑屋如螘蟻,
蔽虧塵霧間。
念此屋中人,
當復幾人閑。
雞鳴起四散,
暮夜相與還。
物物各自我,
誰為賢與頑。
賤氣即易凌,
貴氣即難攀。
愧予心未齊,
俛首一破顏。
中文譯文:
放眼望去,登上千仞高的景德塔,
北望太行山山脈。
城邑的房屋猶如螞蟻,
被蒙上了塵霧的遮掩。
想起這些居住其中的人們,
又有幾人能夠閑適自在呢?
雞鳴聲響起,四處散開歸巢,
在暮色降臨時相互歸還。
世間萬物各自為我,
誰能判斷誰是賢者還是愚者呢?
卑賤的心態容易被輕視,
高貴的氣質難以攀越。
我感到慚愧,心境還未完全平和,
低頭一笑,面具破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作品,描繪了作者登上景德塔遠眺太行山的景象,并通過對居住在城邑中的人們的思考,表達了對人生境遇和人性的思考。
詩中的景德塔象征著高處的遠眺,視野開闊,代表著對人生的洞察和理解。太行山作為遠方的目標,象征著人們追求的理想和遠大目標。而城邑中的房屋則是微不足道的存在,作者用螘蟻來形容,暗示了人世間的繁華和喧囂。
作者思考居住在城邑中的人們,思索著他們是否能夠擁有閑適自在的生活。雞鳴聲的描繪表達了生活的規律性,人們在日出時分開始忙碌,到了夜晚又歸還到自己的家園。這種生活的瑣碎和規律使得每個人都陷入了自我關注和自我保護的狀態。詩中的問句"物物各自我,誰為賢與頑"表達了對人性的思考,人們各自為己,很難判斷誰是賢者誰是愚者。
最后兩句"賤氣即易凌,貴氣即難攀。愧予心未齊,俛首一破顏"表達了作者的自省和自嘲。作者承認自己心境尚未完全平和,面對現實和人性的局限感到慚愧,但也展現出一絲自嘲的微笑,意味著對人生境遇的接受和寬容。
整首詩詞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對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人生和人性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社會現象和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