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酬楊樂道 / 作者:王安石 |
邂逅聯裾殿閣春,卻愁容易即離群。
相知不必因相識,所得如今過所聞。
近代聲名出廬駱,前朝筆墨數淵云。
與公家世由來事,愧我初無百一分。
|
|
奉酬楊樂道解釋:
詩詞:《奉酬楊樂道》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邂逅聯裾殿閣春,
卻愁容易即離群。
相知不必因相識,
所得如今過所聞。
近代聲名出廬駱,
前朝筆墨數淵云。
與公家世由來事,
愧我初無百一分。
詩詞的中文譯文:
遇見梅花盛開的聯裾殿閣之春,
卻擔心容易離開人群。
相知不必僅僅因為相識,
所得如今超過所聞。
近代聲名出現于廬山和駱山,
前朝的筆墨堪稱深沉高遠。
與公家的事務由來已久,
我初出茅廬,毫無什么成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寫給楊樂道的回贈詩。詩中通過描繪春日里邂逅梅花盛開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離群獨立的憂慮。作者認為相知并不需要僅僅因為相識,而是應該通過共同的認知和理解建立起來,作者對于所得的知識和成就倍感自豪,超過了以往所聽聞的范圍。接著,作者將自己與近代有聲望的文人廬山和駱山相比,以及與前朝的文人墨客相比,表達了自己的謙虛和自慚形穢之情。最后,作者以自己缺乏成就的初出茅廬之身,對與公家事務有著悠久淵源的楊樂道表示愧疚。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作者的自省和自我評價,同時表達了對楊樂道的敬意和謙遜之情。通過對離群般的邂逅和自身的不足的描繪,詩人展現了對于人際關系和個人成就的思考,以及對傳統文化和前輩文人的敬仰。整首詩既有自我表白的情感,又有對于人際關系和歷史文化的深刻思考,體現了王安石獨特的寫作風格和思想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