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楊德逢 / 作者:王安石 |
我行其野,春日遲遲。
有苑者柳,在水之湄。
有鳴倉庚,豈曰不時。
求其友聲,頡之頏之。
嗟我懷人,何日忘之。
六日不檐,方何為期。
期逝不至,我心西悲。
跂予望之,其室則邇。
一者之來,我心則喜。
我之懷矣,升彼虛矣。
愛而不見,云何吁矣。
|
|
示楊德逢解釋:
詩詞:《示楊德逢》
我行其野,春日遲遲。
有苑者柳,在水之湄。
有鳴倉庚,豈曰不時。
求其友聲,頡之頏之。
嗟我懷人,何日忘之。
六日不檐,方何為期。
期逝不至,我心西悲。
跂予望之,其室則邇。
一者之來,我心則喜。
我之懷矣,升彼虛矣。
愛而不見,云何吁矣。
中文譯文:
我漫步在原野上,春日緩緩。
有莊園里的柳樹,依靠水邊。
有清晨的鳥鳴,怎能說它不準時。
尋覓那友人的聲音,跳動著心思。
唉,我思念的人啊,何時才能忘記。
六天過去了,還要等多久。
期待的事物沒有到來,我的心情悲哀。
我踏著腳尖朝前看,他的住處就在近處。
有一個人的到來,我的心情就會喜悅。
我所思念的,已經(jīng)升入那虛空。
愛而不見,我嘆息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表達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和對友人的期待。詩中以春日景色和自然元素為背景,描繪了作者漫步在原野上的情景,柳樹依靠在水邊,倉庚鳥清晨鳴叫。作者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自己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和期待。
詩中的"求其友聲,頡之頏之"表達了作者渴望聽到友人的聲音,期待與友人相見的心情。而"嗟我懷人,何日忘之"則表達了作者對思念之情的苦悶和無法忘懷的困擾。六天過去了,期待的事物仍未到來,作者的心情變得悲傷,"我心西悲"兩句表達了作者的失望和憂愁。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表示自己朝前看,友人的住處就在近處,一旦有人到來,作者的心情就會喜悅。"我之懷矣,升彼虛矣"表達了作者思念之情的內斂,而"愛而不見,云何吁矣"則表達了作者對于愛情的思考和痛苦。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和對友人的期待,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與內心感受的交織,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情感和對愛情的思索。這首詩以其獨特的意境和情感表達,成為了宋代文學的經(jīng)典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