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圣俞農具詩十五首其二樵斧 / 作者:王安石 |
百金聚一冶,所賦以所遭。
此豈異莫耶,奈何獨當樵。
朝出在人手,暮歸在人腰。
用舍各有時,此日兩無邀。
|
|
和圣俞農具詩十五首其二樵斧解釋:
詩詞:《和圣俞農具詩十五首其二樵斧》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百金聚一冶,
所賦以所遭。
此豈異莫耶,
奈何獨當樵。
朝出在人手,
暮歸在人腰。
用舍各有時,
此日兩無邀。
中文譯文:
百金的財富聚集在一處鐵冶爐內,
用來鑄造農具,以應對遭遇的困境。
難道這不是常有的事情嗎,
為何我卻獨自承擔著樵夫的辛苦?
早晨出門時農具在人們的手中,
黃昏歸來時卻掛在他們的腰間。
使用和放置各有時機,
這一天卻沒有得到任何邀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的《和圣俞農具詩》系列中的第二首,題為《樵斧》。詩中表達了人們在艱苦的環境下勞動的辛苦和不公,以及人與物之間的關系。
詩人通過描繪農具的制造和使用過程,抒發了自己對社會不公和個人困境的思考。他認為以百金的財富來制造農具,以應對生活中的困境,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然而,他卻感到不公,因為他個人承擔了作為樵夫的辛勞,而其他人卻不必如此。
詩中的"朝出在人手,暮歸在人腰"表達了農具的用途和歸屬,也隱含著人們對于勞動和財富的占有與利用。農具在早晨出門時被人們使用,而在黃昏時則掛在他們的腰間,象征著農具的所有權和掌控權。然而,詩句中的"用舍各有時,此日兩無邀"暗示了詩人作為樵夫的孤獨和被邊緣化。他的勞動和貢獻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和回報。
整首詩通過對農具和勞動的描寫,傳達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個人困境的抱怨。它反映了宋代社會中的階層不平等和人們對于勞動的不同體驗。同時,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抒發情感,展示了他對人與物關系的關注和對社會公正的呼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