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哀賢亭 / 作者:王安石 |
黃鳥哀子車,強埋非天為。
天奪不待老,還能使人悲。
馬侯東南秀,鞭策要路馳。
歸骨萬里州,乃當強壯時。
墓門閉空原,白日無履綦。
蒼蒼柏與松,浩浩山風吹。
我初羞夷吾,鮑叔亦我知。
終欲往一慟,詠言慰孤嫠。
|
|
哀賢亭解釋:
詩詞:《哀賢亭》
黃鳥哀子車,
強埋非天為。
天奪不待老,
還能使人悲。
馬侯東南秀,
鞭策要路馳。
歸骨萬里州,
乃當強壯時。
墓門閉空原,
白日無履綦。
蒼蒼柏與松,
浩浩山風吹。
我初羞夷吾,
鮑叔亦我知。
終欲往一慟,
詠言慰孤嫠。
中文譯文:
黃鳥哀鳴于孩子的車上,
為了強行埋葬,不符合天意。
天不等待老去,
卻能讓人感到悲傷。
馬侯在東南山區顯得美麗,
鞭策著要奔向目的地。
回歸故土萬里之州,
正是在強壯時候。
墳門緊閉在空曠的原野,
白日無法步行到綦江河畔。
蒼翠的柏樹和松樹,
被浩大的山風吹拂。
我起初感到羞愧和自卑,
但我也知道鮑叔的事跡。
最終我渴望前往,一同哀慟,
用我的詩言慰問孤獨的寡婦。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哀賢亭》描繪了一個哀怨的場景,通過此景抒發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生命短暫以及對英才的追思和敬仰之情。
詩的開頭以黃鳥哀鳴于孩子的車上為引子,表達了生命的短暫和易逝。接著,作者提到天命不容等待老去,這暗示著時間的無情和不可逆轉。
馬侯東南秀的描寫展示了美麗的自然景色,但也隱含著對時光流逝的憂慮和對年少時光的懷念。回歸故土萬里之州,強調了在年輕時追求理想和抱負的重要性。
詩中描繪了墓門緊閉、白日無法到達綦江河畔的景象,象征著離世和永別。蒼翠的柏樹和松樹以及山風吹拂的描寫,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進一步強調了時光的消逝和生命的脆弱。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自身的感慨和對英才的敬重。作者以自己的經歷為反襯,起初感到羞愧和自卑,但通過了解鮑叔的故事,他有了對英才的認同和敬仰之情。最終,作者渴望前去墓地,與英才一同哀慟,并用自己的詩句慰問那些孤獨的寡婦。
整首詩以哀怨之情貫穿始終,通過對時光流逝、生命的短暫以及對英才的贊美和追思,表達了作者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以及對逝去時光的感傷和對英才的敬仰。同時,通過自我反思和對鮑叔的故事的提及,也呈現出作者對自身的勉勵和對英雄人物的認同。
這首詩詞在表達個人情感的同時,也折射了當時社會的一些特點和價值觀。它揭示了人們對于生命短暫和時光流逝的憂慮,以及對英才的推崇和敬仰。同時,詩中對自我反思和對鮑叔的贊美,也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整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通過景物描寫和情感表達,展現了王安石的獨特情感和對人生哲理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