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鍾山 / 作者:王安石 |
投老歸來供奉班,塵埃無復見鍾山。
何須更待黃粱熟,始覺人間是夢間。
|
|
懷鍾山解釋:
詩詞:《懷鍾山》
投老歸來供奉班,
塵埃無復見鍾山。
何須更待黃粱熟,
始覺人間是夢間。
中文譯文:
遠離職務歸來,再次供奉朝廷,
不能再見到鍾山的塵埃。
為什么還需要等待完美的時機,
才能意識到人世間如同夢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作品。詩人表達了對現實世界的不滿和對理想境界的向往。
首先,詩人通過“投老歸來供奉班”這句話,表達了他遠離了官職,重新回到朝廷中供奉的境況。這里的“投老”指的是辭去官職,回到家中,而“供奉班”表示重新投身于朝廷的事務。這種歸隱的狀態可能是出于對現實政治環境的失望或不滿。
接著,詩人寫道“塵埃無復見鍾山”,意味著他無法再看到鍾山的塵埃,鍾山在這里象征著理想的境界或心靈的凈土。這句話暗示詩人無法再接近自己理想中的境地,與理想相距甚遠。
然后,詩人提出了一個反問:“何須更待黃粱熟”,暗示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不滿和對現實的懷疑。黃粱是一種傳說中的美味食物,等待黃粱熟意味著等待完美的時機。詩人認為,為什么還需要等待完美的時機才能意識到現實世界的虛幻和無常。
最后,詩人寫道“始覺人間是夢間”,表達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一種覺醒和洞察。他認為人世間的一切都像是夢一樣虛幻而短暫,與理想境界相去甚遠。這句話也讓人們思考生命的真實性和無常性。
《懷鍾山》這首詩展現了王安石對現實世界的不滿和對理想境界的向往,通過對現實與理想的對比,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存在的思考。詩中的鍾山象征著理想的凈土,而詩人則在現實中無法達到這種理想狀態。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獨特的意象,深入探討了人生的意義和無常性,給人以思考和啟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