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安大師 / 作者:王安石 |
道人深北山為家,宴坐白露眠蒼霞。
手扶梲杖雖老矣,走險尚可追麏麚。
踞堂俯視何所有,窈窕樛木垂榠樝。
深尋石路仍有栗,持以饋我因烹茶。
|
|
示安大師解釋:
詩詞:《示安大師》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道人深北山為家,
宴坐白露眠蒼霞。
手扶梲杖雖老矣,
走險尚可追麏麚。
踞堂俯視何所有,
窈窕樛木垂榠樝。
深尋石路仍有栗,
持以饋我因烹茶。
中文譯文: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位道士深居北山,以山林為家。他在宴會上坐著,沐浴在清晨的白露之中,晚上則以蒼霞作床。雖然他已經年老,但仍然扶著拐杖勇往直前,追逐著珍稀的麏麚(一種神奇的動物)。
他居住的房屋高聳,俯瞰四周一切,只見優美的樹木倒垂著枝葉,猶如窈窕的女子,樛木和榠樝(古代建筑材料)交錯有致。他深入石徑中尋找,仍能找到栗子,將其采摘回來,為自己烹制茶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道士王安石對自然的親近和追求。他選擇了北山作為自己的家,遠離塵囂,沉浸在自然的懷抱中。詩中描繪了清晨的宴會和夜晚的蒼霞,表現出作者對山林之美的體驗和享受。
盡管道士已年老,但他的精神依然旺盛,用手扶著拐杖,敢于冒險追逐珍稀的麏麚。這展示了他對于生活的熱愛和追求,不畏艱險,追求心中的理想和珍寶。
詩中的房屋形容得高大壯觀,從高處俯瞰周圍的景色。樹木垂榠樝,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樹木的姿態,給人以優美和與眾不同的感覺。這些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山林環境的喜愛,以及對自然美的贊嘆。
最后兩句描繪了道士在山中尋找栗子的情景,他深入石徑,仍能發現栗子。這種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對自然的敬畏,展示了作者與自然的親近關系和對自然的熱愛。
《示安大師》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道士的生活和追求,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道德境界的追求。同時也呼應了中國文化中崇尚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強調了與自然相互融合的生活態度。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展示了王安石獨特的審美觀和對自然界的深入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