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棲霞庵灼平甫至因寄 / 作者:王安石 |
渺渺林間路,蕭蕭物外僧。
高陰涼易入,閑貌老難增。
官事真傷錦,君恩更飲冰。
求田此山下,終欲忤陳登。
|
|
游棲霞庵灼平甫至因寄解釋:
《游棲霞庵灼平甫至因寄》是宋代王安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渺渺林間路,蕭蕭物外僧。
高陰涼易入,閑貌老難增。
官事真傷錦,君恩更飲冰。
求田此山下,終欲忤陳登。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游人在棲霞庵中的景象和心境。詩人把自己比作一個林間行走的游人,感嘆著這條路的遙遠和渺茫。庵中有一位清靜的僧人,他的存在使得這個地方更加幽靜。高高的樹木遮蔭下氣溫涼爽,很容易讓人進入這個寧靜的境地。然而,歲月的流轉使人們的面容逐漸變老,而內心的閑適卻難以增加。官場的事務真實地傷害了人們的心靈,君主的恩寵也像喝冰一樣寒冷。詩人向往寧靜而自由的生活,希望能在山下尋找一塊田地,但他知道這樣做可能會違背官方的規定。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和個人感受為基礎,表達了詩人對寧靜、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對官場和權勢的厭倦和痛苦。詩中的林間路和庵中僧人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寧靜和喧囂之間的沖突。通過描述官場和君主的職責和冷漠,詩人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個人命運的無奈。最后,詩人希望能夠擺脫這一切,過上簡單而自由的生活,但他也清楚這樣做可能會面臨陳登(指宋代政治家陳襄)的反對和懲罰。整體上,這首詩詞既描繪了個人心境,又反映了時代背景下的社會和政治現實,展現了王安石獨特的抒情才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