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惠思韻二首其二──蟬} / 作者:王安石 |
白下長干何可見,風塵愁殺庾蘭成。
去年今日青松路,亦自聞蟬第一聲。
|
|
和惠思韻二首其二──蟬}解釋:
詩詞:《和惠思韻二首其二──蟬》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白下長干何可見,
風塵愁殺庾蘭成。
去年今日青松路,
亦自聞蟬第一聲。
中文譯文:
白下長干何可見,
風塵愁殺庾蘭成。
去年今日青松路,
亦自聞蟬第一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的《和惠思韻二首其二──蟬》中的第二首。詩人以蟬為題材,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
首句“白下長干何可見”,白下長干是地名,指的是古代南京的一片地方。詩人通過這句表達了對過去歲月的追憶,暗示著時光的流逝,人們無法再看到往昔的景象。
第二句“風塵愁殺庾蘭成”,描繪了塵世的憂愁和沉淪。庾蘭成是一個傳說中的人物,這里代表了多少人因為現實的壓力和困苦而感到痛苦和沮喪。
第三句“去年今日青松路”,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歲月的更迭。詩人將過去的時光與現在的時刻相對比,通過“去年今日”一詞,強調了時光的不可逆轉。
最后一句“亦自聞蟬第一聲”,表達了詩人對蟬鳴的關注和敏感。蟬鳴是夏季的特有聲音,它的出現標志著夏天的到來。詩人通過這句表達了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感知,也暗示了生命的輪回和不息。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思考和感慨,通過描繪蟬、青松等意象,表達了對自然界的關注和對生命的思考。這首詩意境深遠,給人以沉思和啟迪,展示了王安石獨特的詩歌才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