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寓言九首007 / 作者:王安石 |
鐘鼓非樂本,本末猶相因。
仁聲入人深,孟子言之醇。
如何貞觀君,從古同隋陳。
風俗不粹美,惜哉世無臣。
|
|
寓言九首007解釋:
詩詞:《寓言九首007》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鐘鼓非樂本,本末猶相因。
仁聲入人深,孟子言之醇。
如何貞觀君,從古同隋陳。
風俗不粹美,惜哉世無臣。
中文譯文:
鐘鼓并非樂器的本質,然而它們卻相互關聯。
仁慈的聲音深深地影響著人心,如同孟子所言的那樣純美動人。
貞觀時期的君主如何,與古代的隋朝和陳朝相似。
社會風俗并不純粹美好,可惜啊,世間罕見真正的臣子。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的作品,題為《寓言九首007》。王安石是北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他的作品多以議論社會現象和政治風氣為主題。這首詩以寓言的形式,通過鐘鼓、仁聲和貞觀君等象征性的意象,表達了對當時社會風尚的憂慮和對真正有德行的君主的向往。
首先,詩中提到鐘鼓并非樂器的本質,卻相互關聯,這暗示著社會中的一些表面現象可能并非其本質,而是彼此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結果。這也可以理解為對社會現象和人們行為的一種批評,呼吁人們要看清事物的本質,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
接著,詩中提到仁慈的聲音深深地影響著人心,這句話引用了孟子的言論,強調了仁慈和善良的力量。這可以被視為對人們品德和道德的呼喚,希望人們能夠用仁慈和善良來影響他人,塑造更美好的社會。
然后,詩中提到貞觀君,將其與古代的隋朝和陳朝相提并論,顯示了對貞觀時期的君主的贊頌。貞觀時期是唐朝的盛世之一,被認為是一個仁政明主的時代,王安石希望能夠尋找到類似的君主,為社會帶來和諧和穩定。
最后,詩中抱怨了當時社會風俗的不精致之處,并表示對真正有道德品質的臣子的渴望。這可以理解為對時代的失望和對社會風氣的憂慮,同時也是對真正有德行的人的一種稱贊和敬意。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寓言的手法,抒發了王安石對社會現象的批評、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對有德行的君主和臣子的向往。它反映了王安石對當時社會的憂慮和對理想社會的美好愿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