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西樓 / 作者:王安石 |
樓影侵云百尺斜,行人樓上憶天涯。
情多自悔登臨數,目極應驚悵望賒。
一曲平蕪連古樹,半分殘日帶明霞。
潘郎何用悲秋色,只此傷春發已華。
|
|
登西樓解釋:
《登西樓》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樓影侵云百尺斜,
行人樓上憶天涯。
情多自悔登臨數,
目極應驚悵望賒。
一曲平蕪連古樹,
半分殘日帶明霞。
潘郎何用悲秋色,
只此傷春發已華。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登上西樓的情景,詩人站在樓上,樓影斜斜地侵入云中。他回憶起曾經遠行的經歷和遠方的天涯。詩人對登樓的次數感到后悔,他的目光追溯到遠方,感到自己的視野極限引起了無盡的失望。景色如畫,平蕪的原野上連綿著古老的樹木,半輪殘陽帶著明亮的霞光。然而,詩人提到潘郎,指的是古代傳說中的潘安,他在秋天悲傷的景色中發現,唯有這里的景色令人傷感,因為這里的春天已經逝去。
賞析:
《登西樓》通過描繪樓影侵云、行人憶天涯的場景,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緒。詩人登上樓頂,眺望遠方,自我反省登樓的次數,感到自己的視野有限,遠方的景色引發了他的悵惘和失望。詩中的景色描寫生動,詩人運用了平蕪的原野、古樹和殘日帶明霞的意象,展現出大自然的美麗和變幻。然而,詩人提到潘郎和秋天的悲傷色彩,突出了現實中的凋零和消逝,使整首詩增添了一層憂傷的意味。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人生、自然和時光流轉的深刻思考。通過描繪景色和情感的交融,詩人傳達了對瞬息即逝的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對光陰流逝的感慨。整首詩情緒平靜而富有哲理,給人以深思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