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汴州亂二首 / 作者:韓愈 |
汴州城門朝不開,天狗墮地聲如雷。
健兒爭夸殺留后,連屋累棟燒成灰。
諸侯咫尺不能救,孤士何者自興哀。
母從子走者為誰,大夫夫人留后兒。
昨日乘車騎大馬,坐者起趨乘者下。
廟堂不肯用干戈,嗚呼奈汝母子何。
|
|
汴州亂二首解釋:
《汴州亂二首》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作品,描繪了唐朝時期汴州城遭受戰亂的景象。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汴州城門朝不開,
天狗墮地聲如雷。
健兒爭夸殺留后,
連屋累棟燒成灰。
諸侯咫尺不能救,
孤士何者自興哀。
母從子走者為誰,
大夫夫人留后兒。
昨日乘車騎大馬,
坐者起趨乘者下。
廟堂不肯用干戈,
嗚呼奈汝母子何。
詩意和賞析:
《汴州亂二首》描繪了戰亂中汴州城的慘狀以及社會道德的崩潰。詩中通過生動的形象和抒情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戰亂的憤慨和對社會倫理道德的擔憂。
首節描述了汴州城門關閉,朝廷無法進入,形容了城中的混亂和無序。"天狗墮地聲如雷"這一比喻形象地描繪了戰亂中的嘈雜和混亂。
第二節描寫了戰亂中的人們互相殘殺,爭夸殺留后,城中的房屋被縱火燒毀。這一描寫表達了戰亂給人們帶來的恐懼和絕望,城市的繁華和文明化被摧毀。
第三節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政治局勢的失望和對無能的批判。諸侯無法在咫尺之間解救汴州,孤士也無法自救。"母從子走者為誰,大夫夫人留后兒"這兩句表達了在戰亂中,親人之間的分離和家庭的破碎,顯示了戰亂對人們生活的摧毀。
最后一節中,作者以諷刺的口吻描述了當時朝廷的無能和不愿使用武力的態度。"廟堂不肯用干戈"表明朝廷對于解決戰亂采取了袖手旁觀的態度。詩的最后一句"嗚呼奈汝母子何"表達了作者對于戰亂中無辜婦孺的悲憫之情。
總的來說,《汴州亂二首》通過對戰亂場景的描寫,抨擊了當時政治腐敗和社會道德的崩潰。作者通過痛切的描繪,表達了對于戰亂造成的人間慘狀的憤怒和對社會倫理價值的憂慮,展現了韓愈對于社會正義和道德責任的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