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京府縣諸公與綦毋潛李頎相送至白馬寺宿 / 作者:王昌齡 |
鞍馬上東門,裴回入孤舟。
賢豪相追送,即棹千里流。
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煙收。
薄宦忘機括,醉來即淹留。
月明見古寺,林外登高樓。
南風開長廊,夏夜如涼秋。
江月照吳縣,西歸夢中游。
|
|
東京府縣諸公與綦毋潛李頎相送至白馬寺宿解釋:
《東京府縣諸公與綦毋潛李頎相送至白馬寺宿》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一首詩。詩中描繪了一幅離別之景,通過描繪旅途中的景色和情感,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思念之情。
詩人借用了諸公與綦毋潛、李頎相送至白馬寺宿的場景,展示了離別的情景。詩人坐在鞍馬上,沿著東門出發,向著未知的歸宿漂流。諸多賢豪相繼追送,為離別增添了無限的愁緒。夕陽映照在紅色的岸邊,水面上泛起了微弱的煙霧,營造了一種舒緩的氛圍。薄宦的憂愁被遺忘,與酒一同沉醉在離別的情感中。
詩人在旅途中看到了古寺和高樓,月明下江上的吳縣映照出一幅美麗的景色,給人一種寧靜和團圓的感覺。南風吹拂著長廊,夏夜宛如涼爽的秋天。然而,這片美景只存在于夢中,詩人的心仍然渴望著西歸。
這首詩表達了離別的情感和對歸鄉的向往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景物描寫,通過寫實的手法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思緒,傳達了一種對過去的眷戀和對未來的祈盼。整首詩以離別、孤獨為主題,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內心情感的表達,表現了作者對家鄉的懷念以及對未來的期待,具有濃郁而深沉的情感色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