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東林廉上人歸廬山 / 作者:王昌齡 |
石溪流已亂,苔徑人漸微。
日暮東林下,山僧還獨歸。
昔為廬峰意,況與遠公違。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會尋名山去,豈復望清輝。
|
|
送東林廉上人歸廬山解釋:
送東林廉上人歸廬山
石溪的水激蕩起來,苔蘚覆蓋的小徑漸漸荒涼。太陽下山了,山上的僧人獨自返回東林寺。曾經有心向廬山隱居,卻與遠方的友人分別了。修行的人內心深處是寂寞的,而世間卻充斥著是非之事。曾經約好一起前往名山,如今哪還能期待清凈明亮。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昌齡送別東林廉上人歸廬山的作品。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寫意的描寫手法,將一個山僧的離去與修行中的寂寞和世俗的改變相對照,表達了人生的變遷和對名山清凈生活的向往。
詩中以石溪流激蕩和苔蘚覆蓋的小徑荒涼來形容離別時的心情,通過暮色和獨自一人的行走來描繪山僧的歸途,展示了他內心的孤獨和寂寞。
詩人王昌齡曾有志于隱居廬山,可是因為與遠方的友人分別,而無法實現自己的愿望。這也暗示了人生的變幻無常和悲歡離合。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名山生活的向往和希冀,可見詩人心中對清凈明亮的生活充滿了向往和渴望。
整首詩通過描繪景物和抒發內心感受的方式,展示了詩人對離別、寂寞和向往的情感。它給人一種深沉和悲涼之感,同時也表達了人生的無奈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