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薛明府謁聰上人 / 作者:王昌齡 |
欣逢柏梁故,共謁聰公禪。
石室無人到,繩床見虎眠。
陰崖常抱雪,枯澗為生泉。
出處雖云異,同歡在法筵。
|
|
遇薛明府謁聰上人解釋:
遇薛明府謁聰上人
欣逢柏梁故,共謁聰公禪。
石室無人到,繩床見虎眠。
陰崖常抱雪,枯澗為生泉。
出處雖云異,同歡在法筵。
詩詞的中文譯文:
我欣喜地遇到了聰上人,與他一同向柏梁山的廟宇朝拜。山中的石室無人問津,卻有一條繩床上躺著一只睡著的老虎。陰崖常年積雪,但卻有一條枯澗中涌出清泉。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但我們在佛法筵席上共歡共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和薛明府一同前往柏梁山拜訪聰上人的情景。詩人首先表達了自己對于這次相逢的喜悅之情。柏梁山是佛教圣地,因此師法聰上人加以拜訪。詩的后半部分描寫了廟宇附近的景色,石室空無一人,表示此處荒涼。然而,廟宇附近的繩床上躺著一只老虎,揭示了這個地方并非無人問津之地,而是有著危險和神秘的存在。陰崖上積雪不化,說明此處嚴寒,但卻有一條自枯澗中涌出的泉水,顯示了自然界中的奇妙之處。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和薛明府共同追求佛法的心情,盡管來自不同的地方,但他們在這個佛法盛宴中相聚歡樂。
整首詩以描寫景色的方式,通過言語和對比,呈現了柏梁山的荒涼和危險與其中的奇異之景。詩人運用這樣的描寫方式,表達了對佛法的向往和贊美,同時也表達了與薛明府共同追求真理的共鳴和喜悅之情。詩中融合了自然景色與人文情感,展示了詩人對自然和人文的細膩觀察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