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無人到,繩床見虎眠”是出自《王昌齡》創作的“遇薛明府謁聰上人”,總共“4”句,當前“石室無人到,繩床見虎眠”是出自第2句。
“石室無人到,繩床見虎眠”解釋: 《遇薛明府謁聰上人》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友人薛明府一同拜訪聰上人的場景。其中,“石室無人到,繩床見虎眠”這兩句詩具體解釋如下: “石室無人到”:這句詩描述的是聰上人所居住的禪房環境極為幽靜、偏僻,以至于很少有人能夠到達這里。這里的“石室”指的是用石頭建造或裝飾的小屋,通常用于修行者居住和修煉。“無人到”則強調了這個地方的荒涼與孤獨。 “繩床見虎眠”:這句詩進一步描繪了禪房內的景象,詩人在這里看到了一張由繩子編織而成的簡陋床榻上竟然有老虎在休息。這里的“繩床”是一種用繩索編織而成的簡單坐臥之具,在古代常用于僧人或隱士。“見虎眠”則暗示這個地方遠離塵囂,連野獸也愿意在此棲息,進一步突出了環境的幽靜和清冷。 這兩句詩通過描繪禪房的荒涼與孤獨,以及老虎在繩床上休息的畫面,不僅表現了聰上人的修行之地遠離世俗喧囂的特點,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這種超然物外、寧靜致遠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同時,這也反映了王昌齡對于自然環境和隱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欣賞。 至于故事背景,這首詩并沒有明確提到具體的故事背景,但從詩句內容來看,可以推測出這是一次友人之間的拜訪活動。薛明府與詩人王昌齡一同前往拜訪聰上人,而聰上人是一位修行者或僧人,居住在一個極為偏僻、荒涼的地方。這次拜訪不僅體現了朋友間的深厚情誼,也反映了詩人對于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環境的熱愛。
查看完整“石室無人到,繩床見虎眠”相關詩詞以及介紹... >>
上一句:石室無人到,繩床見虎眠 的上一句
下一句:石室無人到,繩床見虎眠 的下一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