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歌行 / 作者:王昌齡 |
南渡洛陽津,西望十二樓。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
清樂動千門,皇風被九州。
慶云從東來,泱漭抱日流。
升平貴論道,文墨將何求。
有詔征草澤,微誠將獻謀。
冠冕如星羅,拜揖曹與周。
望塵非吾事,入賦且遲留。
幸蒙國士識,因脫負薪裘。
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甫愁。
但營數斗祿,奉養每豐羞。
若得金膏遂,飛云亦可儔。
|
|
放歌行解釋:
《放歌行》是王昌齡所作,描繪了他南渡至洛陽津的情景。這首詩以活潑的語言和明快的節奏,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局勢的擔憂,同時也展現了他對繁榮富饒的美好愿景。
南渡洛陽津,西望十二樓。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
清樂動千門,皇風被九州。
慶云從東來,泱漭抱日流。
升平貴論道,文墨將何求。
有詔征草澤,微誠將獻謀。
冠冕如星羅,拜揖曹與周。
望塵非吾事,入賦且遲留。
幸蒙國士識,因脫負薪裘。
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甫愁。
但營數斗祿,奉養每豐羞。
若得金膏遂,飛云亦可儔。
詩詞的中文譯文:
南渡洛陽津,向西望望十二樓。
明堂中坐著天子,月朔時朝見諸侯。
清樂動九州千門,皇家的氣勢遍布大地。
喜慶的云從東方來,大江泱泱匯入太陽的流。
國家的安寧富庶應當推重什么,文人的才學將追求何處。
只因有圣旨召集著草澤之才,微薄的心意將獻謀策。
莊嚴的冠冕如星羅密布,向曹和周行拜揖。
眺望國家的繁榮不是我要做的事,先寫一篇詩文再說。
幸運地獲得國士的認可,因此脫下了貧寒的衣裘。
如今我放歌行,以慰梁甫的憂慮。
只要有幾斗米來維持生活,奉養著卻也感到羞愧。
如果能夠得到更多的財富滋潤,就可以和飛云爭妍。
詩意和賞析:
本詩描繪了王昌齡南渡至洛陽津的景象,展示了一幅充滿活力和愿景的圖景。詩人以生動的語言、流暢的節奏和飽滿的情感,將自己的憂慮和對美好未來的期望融入其中。
詩中通過描繪洛陽的盛況和國家的繁榮來呈現出一個富饒繁盛的景象。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清樂動千門,皇風被九州,展示了王朝的盛況和國家的統一。慶云從東來,泱漭抱日流,表達了對繁榮昌盛的寄托和期望。
然而,詩人也表達了自己對國家局勢的擔憂與焦慮。升平貴論道,文墨將何求,詩人提出了對國家穩定和人文追求的思考。他希望國家能夠重視文人的才華,給予他們施展才華的機會,以促進國家的繁榮和進步。
最后,詩人通過自身的感慨和低落來表達自己的處境。他幸運地受到國士的認可,從而得以脫離貧困。他現在放歌行,意在慰藉自己內心的憂慮。然而,詩人也表達了對財富的追求,希望能夠有更多的財富來提升生活的品質。
總的來說,《放歌行》通過描繪景象和表達情感,展現了詩人對國家繁榮和自身境遇的關切和期待。詩歌的語言簡練明快,情感真摯動人,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