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公集畢氏林亭 / 作者:陳子昂 |
金門有遺世,鼎實恣和邦。
默語誰能識,琴樽寄北窗。
子牟戀魏闕,漁父愛滄江。
良時信同此,歲晚跡難雙。
|
|
群公集畢氏林亭解釋:
《群公集畢氏林亭》是唐代陳子昂創作的一首詩詞。它形容了群公集聚在畢氏林亭的情景,表達了對友誼和境遇的思考。
詩詞中文譯文為:
金門有遺世,鼎實恣和邦。
默語誰能識,琴樽寄北窗。
子牟戀魏闕,漁父愛滄江。
良時信同此,歲晚跡難雙。
詩意主要表達了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詩人通過“金門有遺世,鼎實恣和邦?!币痪?,抒發了對友誼的珍視和推崇。金門是指古代皇宮的大門,象征著高官顯貴之地,意味著詩中人物的身份與地位。而“有遺世”則強調了他們胸懷高遠、超脫塵世的氣質。鼎實恣和邦則描述了他們聚集一起的景象,意味著他們以友誼為紐帶,共同謀求國家的繁榮安寧。
其次,詩中的“默語誰能識,琴樽寄北窗?!泵枥L了詩人在這樣的聚集中所體驗到的深刻情感。默語指的是朋友之間的默契與心靈的交流,琴樽則象征著音樂和酒宴的悠閑氛圍。寄北窗表示詩人將自己的心情和思緒寄托于北方的窗戶,寓意著與詩人心靈溝通的對象。
最后,詩中出現“子牟戀魏闕,漁父愛滄江。良時信同此,歲晚跡難雙?!边@四句,表達了詩人對友誼和時光的思考。詩中人物“子牟”和“漁父”都是代表友誼重要性的形象。子牟是魏國的一個聰明人,他渴望接近權力與智慧;而漁父則選擇了安靜寧謐的滄江河畔,享受簡樸的生活。通過對兩者的描述,詩人表達了對不同人生選擇的理解和尊重。最后兩句“良時信同此,歲晚跡難雙?!狈从沉嗽娙藢r光流轉和友誼易逝的深切感慨。詩人希望大家在有生之年珍惜當前的美好時光和友誼,因為歲月已經晚了,再次聚首已經不易。
整體上,這首詩詞通過對群公聚集在畢氏林亭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友誼和時光的思索和感慨,展現了他對友誼的珍視和對時光流轉的深刻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