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樂天誚失婢榜者 / 作者:劉禹錫 |
把鏡朝猶在,添香夜不歸。
鴛鴦拂瓦去,鸚鵡透籠飛。
不逐張公子,即隨劉武威。
新知正相樂,從此脫青衣。
|
|
和樂天誚失婢榜者解釋:
《和樂天誚失婢榜者》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具體內容為:把鏡朝猶在,添香夜不歸。鴛鴦拂瓦去,鸚鵡透籠飛。不逐張公子,即隨劉武威。新知正相樂,從此脫青衣。
中文譯文:
把鏡子朝向還在,添香卻夜晚不歸。
鴛鴦瓦上拂去了,鸚鵡從籠中飛出。
不追隨張公子,就跟隨劉武威。
新的認識正在相互歡樂,從此脫去青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和樂天誚失婢榜者為題,表達了對有的領導人或富貴人與婢女關系不軌的諷刺和不滿。詩中通過反映了婢女被領導或富貴人壓迫、控制或虐待的形象,暗指了統治階級的腐敗和丑陋一面。
詩中的“把鏡朝猶在”表示婢女仍被迫對外保持完美的形象,即使知道自己失去了自由。而“添香夜不歸”則暗示了她的夜晚不能自由支配,依然要為上位者提供服務和忍受壓迫。
接著,詩中出現“鴛鴦拂瓦去,鸚鵡透籠飛”,這表示婢女們不再容忍被束縛,鴛鴦和鸚鵡都是指代婢女們的象征,顯示她們的反抗精神和追求自由的意愿。
在最后兩句詩中,“不逐張公子,即隨劉武威。新知正相樂,從此脫青衣。”表明了婢女們不再陪伴富貴人和權貴,隨著新的知己,以此獲得解放和快樂,從此告別了低賤的身份。
整體而言,這首詩通過描述婢女們的悲慘處境,表達了對統治階級的不滿和對自由的向往。劉禹錫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這種反抗精神和對權貴的諷刺,具有一定的社會批判意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