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寓(三首) / 作者:徐有貞 |
七月大火流,西風涼摵摵。
熠耀飛荒除,絡(luò)緯鳴虛壁。
白露下漙漙,明星何歷歷。
起視知夜深,斗柄當頭直。
披衣坐不寐,俯仰興嘆息。
骎骎歲去逝,冉冉老將迫。
人生天地間,還如逆旅客。
一過不留名,徒生亦何益。
¤
|
|
感寓(三首)解釋: 《感寓(三首)》
七月大火流,
西風涼摵摵。
熠耀飛荒除,
絡(luò)緯鳴虛壁。
白露下漙漙,
明星何歷歷。
起視知夜深,
斗柄當頭直。
披衣坐不寐,
俯仰興嘆息。
骎骎歲去逝,
冉冉老將迫。
人生天地間,
還如逆旅客。
一過不留名,
徒生亦何益。
詩詞的中文譯文:
七月的大火流動,
西風吹拂涼爽。
光輝閃耀荒涼除去,
草木叢中傳來虛壁鳴響。
白露滴落濕漉漉的地面,
明亮的星星閃爍不已。
抬頭望,夜已深沉,
北斗星正高掛在天頂。
穿上衣服坐著卻不能入眠,
低頭仰望,心生嘆息。
歲月匆匆逝去,
老去的步伐正在逼近。
人生在天地之間,
宛如逆行的旅客。
一去無影無蹤,
生命的存在又有何意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明代徐有貞創(chuàng)作的《感寓(三首)》之一。詩人以景物描寫和個人感慨交織的方式,表達了對光陰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思考。
首先,詩人通過描繪七月的大火和涼爽的西風,展現(xiàn)了時間的轉(zhuǎn)變和季節(jié)的更迭。火象征著熱情和活力,而西風則帶來涼爽和清新之感,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對自然景觀的描繪,給人一種時光流轉(zhuǎn)的感覺,暗示著歲月的無情和變幻。
接著,詩人以熠耀飛荒除、絡(luò)緯鳴虛壁的詞語,描繪了光輝的閃耀和虛幻的境界。這里的光輝和虛幻可以被視為人生中的希望和追求,而虛壁的鳴響則暗示著現(xiàn)實的殘酷和挑戰(zhàn)。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描寫白露滴落、明星閃爍和夜深人靜的場景,傳達了詩人在寂靜中對自身命運和人生意義的思考。詩人感嘆時間的無情流逝,歲月的推移不可阻擋,老去的步伐正在逼近,這種對時間的敏感和對生命的無奈使得詩人產(chǎn)生了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最后兩句“人生天地間,還如逆旅客。一過不留名,徒生亦何益。”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名利的淡漠。詩人認為人生猶如逆行的旅客,行走在天地之間,而終究無法留下痕跡,名利的追逐和功名的榮辱都是虛幻而短暫的,真正有意義的是對內(nèi)心的反思和人生的體悟。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和個人情感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對時間流逝和人生意義的思考這首詩詞《感寓(三首)》是明代徐有貞所作,通過描寫自然景觀和抒發(fā)個人感慨,表達了對時間流逝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詩中描述了七月的大火和涼爽的西風,以及明亮的星星和濕漉漉的白露,展示了時間的轉(zhuǎn)變和季節(jié)的更迭。詩人運用光輝、虛幻等形容詞,表達了希望、追求、現(xiàn)實和挑戰(zhàn)等情感。
后半部分的詩句表達了詩人在寂靜中對自身命運和人生意義的思考。詩人感嘆時間的無情流逝,歲月的推移,老去的步伐逼近。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名利的淡漠,認為人生猶如逆行的旅客,無法留下痕跡,追逐名利和功名榮辱都是虛幻而短暫的,真正有意義的是對內(nèi)心的反思和人生的體悟。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和個人情感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對時間流逝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呈現(xiàn)了明代文人對生命哲理的思索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