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酬馬大夫以愚獻通草茇葜酒感通拔二字因而寄別之作 / 作者:劉禹錫 |
泥沙難振拔,誰復問窮通。
莫訝提壺贈,家傳枕曲風。
成謠獨酌后,深意片言中。
不進終無已,應須荀令公。
|
|
酬馬大夫以愚獻通草茇葜酒感通拔二字因而寄別之作解釋:
酬馬大夫以愚獻通草茇葜酒感通拔二字因而寄別之作
泥沙難振拔,誰復問窮通。
莫訝提壺贈,家傳枕曲風。
成謠獨酌后,深意片言中。
不進終無已,應須荀令公。
這首詩是唐代劉禹錫的作品,《酬馬大夫以愚獻通草茇葜酒感通拔二字因而寄別之作》。詩中表達了一種樸素而深刻的思考。
詩中的“泥沙”指的是世俗的紛擾和浮躁,而“振拔”則是指擺脫這種束縛,尋找返璞歸真的境地。“誰復問窮通”,意味著詩人認為泥沙之中的人們已經忘記了關注窮通的本質,而只關注表面的虛榮。
詩中的“提壺贈”和“家傳枕曲風”,是指以自家釀酒和曲法延續前人的風格,并將之奉獻給馬大夫。這里的“提壺贈”也可以被理解為將內心深思直接奉獻給馬大夫。
詩的最后兩句“不進終無已,應須荀令公”,表達了詩人在尋求智慧和真理的道路上的執著和決心。不進,即不放棄追求真理的努力;而“荀令公”則指代孔子所推崇的荀子,象征了追求智慧和真理。
整首詩簡潔明了,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表達了詩人對于人們追求返璞歸真和真理的思考和期望。同時,詩中運用了自家釀酒和曲法的意象,將其與追求智慧和真理進行了聯系,表達了作者的獨立思考和對于崇高境地的追求。整首詩以簡約而有力的語言,道出了一種樸素而深刻的詩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