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題 / 作者:李東陽 |
恭己同虞帝,祇臺比夏王。
內廷無女謁,外囿絕禽荒。
富有天和養,終期歷數長。
彼蒼何弗吊,民物共摧傷。
¤
|
|
缺題解釋: 《缺題》是明代詩人李東陽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對于當時社會政治亂象和人民疾苦的思考和感慨。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缺題
恭己同虞帝,
祇臺比夏王。
內廷無女謁,
外囿絕禽荒。
富有天和養,
終期歷數長。
彼蒼何弗吊,
民物共摧傷。
譯文:
敬己與虞帝同,
祇臺媲美夏王。
內廷無女子謁見,
外園獵禽荒蕪。
富有天和養護之力,
終將歷經漫長歲月。
那蒼天為何不悼念,
人民和物產共同受到摧殘。
詩意:
這首詩以一種婉約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動亂和人民疾苦的憂慮和痛心。作者通過對比來突顯時代的荒涼和混亂:盡管仿佛是與上古虞帝并肩而行,但現實中的統治者已經遠離了上古帝王的典范。宮廷中缺少了賢德的女性,王室的獵園也變得荒蕪凋敝。作者提到"富有天和養",指的是君主應該有執政的智慧和仁德來治理國家,但這種富有的品質卻沒有被充分發揮出來,導致社會問題長期存在。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上天的疑問,為什么上天不顧及人民的痛苦,而讓國家和人民遭受摧殘。
賞析:
《缺題》通過簡潔的文字和對比的手法,傳達了作者對于明代社會現實的思考和不滿。詩中的"恭己同虞帝"和"祇臺比夏王"運用了歷史的對比,表達了對當時統治者的期望和失望。同時,詩中的"內廷無女謁"和"外囿絕禽荒"揭示了社會中的不公和荒廢,進一步突出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最后兩句"彼蒼何弗吊,民物共摧傷"則提出了對上天的質疑,表達了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和對社會現狀的憤慨。
這首詩在表達社會不滿和思考時代問題的同時,通過簡練的語言和意象豐富的對比,給人以深思和共鳴。它提醒人們關注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呼喚著一個更美好的時代的到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