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題 / 作者:李東陽 |
圣德同天縱,皇圖與日升。
乾維中斷絕,坤軸乍崩騰。
輦蓋辭雙闕,河山護六陵。
生成真罔報,攀送竟何能。
¤
|
|
缺題解釋: 《缺題》是明代李東陽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充滿動蕩和變化的時代,以及作者對于時代變遷的思考和感慨。
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圣德同天縱,
皇圖與日升。
乾維中斷絕,
坤軸乍崩騰。
輦蓋辭雙闕,
河山護六陵。
生成真罔報,
攀送竟何能。
這首詩詞的詩意主要圍繞著天命和時代的變遷展開。詩中使用了一些象征性的意象和隱喻來表達作者對于時代更替的感慨和無奈。
首先,詩中提到"圣德同天縱,皇圖與日升",表達了圣明的君主和國家的興盛。這里的"圣德"指的是君主的德行和才德,而"皇圖與日升"則象征著國家的繁榮和昌盛。
然而,接下來的兩句"乾維中斷絕,坤軸乍崩騰"卻揭示了時代的動蕩和變遷。"乾"和"坤"分別代表了天和地,"乾維中斷絕"意味著上天的支持和恩澤中斷了,"坤軸乍崩騰"則表明地軸突然崩塌翻轉(zhuǎn)。這些表述暗示了時代的混亂和秩序的崩潰。
接下來的兩句"輦蓋辭雙闕,河山護六陵"描述了帝王的離去和帝國的邊疆,表達了國家的衰落和陷入困境。"輦蓋"指的是皇帝坐的車,"雙闕"指的是皇宮的大門,這里表示皇帝的辭去和國家的衰敗。"河山"則指的是國家的疆土,"六陵"是明代皇帝的陵墓,這里象征著國家的邊疆和統(tǒng)治。
最后兩句"生成真罔報,攀送竟何能"表達了作者對于時代變遷的思考和感慨。"生成真罔報"意味著人們的努力和奮斗可能得不到應(yīng)有的回報,而"攀送竟何能"則暗示著作者對于改變時代命運的無奈和困惑。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通過運用象征性的意象和隱喻,描繪了一個動蕩和變遷的時代,以及作者對于時代更迭的感慨和無奈。它反映了明代社會的種種困境和挫折,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和命運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