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題 / 作者:李東陽 |
極意窮幽隱,虛懷仰治平。
近臣常造膝,閣老不呼名。
道合君臣義,恩深父子情。
化機元不偶,天意竟何成。
¤
|
|
缺題解釋: 《缺題》是明代李東陽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內心的困惑和思考,以及對君臣關系、家庭情感和命運的思考。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極意窮幽隱,虛懷仰治平。
近臣常造膝,閣老不呼名。
道合君臣義,恩深父子情。
化機元不偶,天意竟何成。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個人命運和社會關系的思考。詩中描述了作者內心的追求和困惑,以及對個人處境和社會角色的反思。作者探討了君臣關系、家庭情感和命運之間的矛盾與困境,對宿命和天意的思考也貫穿其中。
賞析:
《缺題》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思想和情感。首句“極意窮幽隱,虛懷仰治平”表達了作者對于追求理想生活和追求社會平穩的思考。作者希望追求內心的寧靜和深遠的人生意義,同時也渴望社會能夠和諧穩定。
接下來的兩句“近臣常造膝,閣老不呼名”描繪了作者身處官場的困境。近臣常常趨附權貴,而閣老卻不認可作者的才華和名望。這種身份地位的不確定性和被忽視的感受,讓作者對于人際關系和社會地位產生了思考。
接著的兩句“道合君臣義,恩深父子情”表達了作者對于君臣關系和家庭情感的思考。作者希望君臣之間能夠真正明理,遵循義理,同時也渴望家庭關系能夠更加深厚和和諧。
最后一句“化機元不偶,天意竟何成”是整首詩詞的核心。作者對于宿命和天意的思考展示了一種無奈和困惑。他認為自己的命運并非偶然,而是受到某種力量的影響,但又不確定這種力量是否會讓他得到他所希望的結果。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哲理的表達,揭示了作者對于個人命運和社會關系的思考。他對于內心的追求、身份地位的困境、君臣關系和家庭情感的期望以及對命運和天意的困惑,展示了一個明代文人的獨特思維和情感體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