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禽圖 / 作者:李東陽 |
叚鵒色不如鸚鵡,強向筵前學人語。
網羅西下隴山空,毛羽雖佳不如汝。
鐵衣金觜雙雕楹,世間無處無弓矰。
試聽內苑籠中語,空誦彌陀六字名。
¤
|
|
四禽圖解釋: 《四禽圖》是明代李東陽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描繪四種禽鳥為主題,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藝術的熱愛。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鶿鵒色不如鸚鵡,
勉強向筵前學人語。
網羅西下隴山空,
毛羽雖佳不如汝。
鐵衣金嘴雙雕楹,
世間無處無弓矰。
試聽內苑籠中語,
空誦彌陀六字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四種禽鳥作為描寫對象,分別是鶿鵒、鸚鵡、雕和鴝鵒。詩人以比較的手法,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藝術的向往。
首先,詩中提到的鶿鵒,與鸚鵡相比,其羽毛的色彩不如鸚鵡那樣艷麗。然而,它還是勉強學著人類的語言,在筵席上盡力模仿人們的言辭。這揭示了人們對美的不斷追求和努力,即使條件不如其他事物,也要盡力追求卓越。
其次,詩中的雕是一種美麗的鳥類,擁有鐵色的羽衣和金色的嘴巴,棲息在雙雕楹上。這里的雙雕楹可以被解讀為一種高尚的藝術形象,而雕則象征著藝術的卓越和精湛。詩人通過這種比喻,表達了對藝術的贊美和對卓越的追求。
最后,詩中提到的鴝鵒是一種常見的鳥類,盡管它的毛羽也很美麗,但與前面提到的鸚鵡和雕相比,它的美麗并不出眾。這反映了詩人對真正的卓越和美的追求,即使有些事物在某些方面很好,但在整體上仍然不及真正的卓越之作。
整首詩通過對四種禽鳥的描繪,以及對它們之間的比較,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藝術的熱愛。詩人通過對禽鳥的形象的贊美和比喻,向讀者展示了卓越和美的標準,并鼓勵人們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斷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