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石工 / 作者:李東陽 |
端禮門,金石刻,丞相手書奸黨籍。
長安役者安石工,不識人賢愚,但識司馬公。
卑疏不敢預國事,幸免刻名為后累。
匹夫憤泣天為悲,黃門夜半來毀碑。
碑可毀,亦可建。
蓋棺事,久乃見。
不見奸黨碑,但見奸臣傳。
|
|
安石工解釋: 《安石工》是明代李東陽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端禮門,金石刻,
丞相手書奸黨籍。
長安役者安石工,
不識人賢愚,
但識司馬公。
卑疏不敢預國事,
幸免刻名為后累。
匹夫憤泣天為悲,
黃門夜半來毀碑。
碑可毀,亦可建。
蓋棺事,久乃見。
不見奸黨碑,
但見奸臣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叫安石工的普通人,他是長安的一個役者,專門負責在端禮門刻制金石碑文。安石工雖然不識人情,但他能夠辨別出司馬公的字跡。他地位卑微,不敢插手國家事務,幸運地避免了被刻上名字成為后世的罪人。然而,這位普通人對國家的腐敗感到憤慨,他天昏地暗地哭泣,抱怨這個世界的不公和悲劇。在深夜里,黃門前來破壞碑文。詩人通過描述碑文的毀壞和重建來表達一種觀點:歷史上的事物可以被毀滅,也可以被重新建立,但是奸黨的罪行和腐敗卻在后世一直流傳下來。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腐敗現象的憤慨和不滿。通過描寫普通人的遭遇和感受,詩人展現了社會的不公和奸臣的罪惡。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歷史真相的關注和對奸黨罪行的譴責。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呼喚正義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