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夾攻誤 / 作者:李東陽 |
夷狄自相圖,古稱中國利。
遼亡金已猖,金滅元愈猘。
如何夾攻策,竟蹈前車弊。
惜哉鷸蚌功,誤為唇齒累。
一誤國不支,再誤國不祀。
咄哉宋君臣,千載傷失計。
|
|
夾攻誤解釋: 《夾攻誤》是明代李東陽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歷史上夷狄互相侵略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戰亂和政治錯誤的憂慮和悲傷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夷狄自相圖,古稱中國利。
遼亡金已猖,金滅元愈猘。
如何夾攻策,竟蹈前車弊。
惜哉鷸蚌功,誤為唇齒累。
一誤國不支,再誤國不祀。
咄哉宋君臣,千載傷失計。
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夷狄相互侵略的景象為背景,借古喻今地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戰亂和政治錯誤的憂慮和悲傷之情。
詩的開頭,描繪了夷狄之間互相侵略的圖景,夷狄是古代中國的稱呼,意味著對中國的侵略。作者以"古稱中國利"來指代中國的繁榮昌盛。
接著,詩中提到遼國覆滅后金國興起,金國滅亡后元朝崛起,表達了戰亂的連鎖效應和政權更迭的無窮循環。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政治錯誤的憂慮。"夾攻策"指的是政治上的錯誤判斷和決策,作者認為過去的政策錯誤導致了失敗的局面,而當前的政策又再次重蹈覆轍。
"鷸蚌功"指的是鷸蚌相爭的典故,比喻兩個勢力相互爭斗,最終讓第三方受益。作者感慨道,過去的政治錯誤將國家置于困境,導致國家無法支撐;而再次犯錯,則將導致國家無法祭祀英靈,即對先祖的敬仰和紀念也將受到損害。
最后兩句"咄哉宋君臣,千載傷失計"表達了作者對宋朝君臣的嘆息,認為千年以來,政治失策導致的傷害和損失一直存在。
整首詩詞以夷狄相互侵略的歷史為背景,通過對歷史教訓的反思,表達了作者對政治錯誤和戰亂的憂慮和悲傷。同時,詩中古典的意象和典故的運用,使得詩詞更加豐富深刻,給人以思考和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