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鱖魚圖為掌教謝先生作 / 作者:李東陽 |
泮池雨過新水長,江南鱖魚大如掌。
沙邊細荇時吐吞,水底行云遞來往。
其間種類多莫辨,短者如針細如線。
三年養得鱗甲成,萬里空嗟畫圖見。
一官薊北復巴西,丹青不改鬢成絲。
遙憐天路飛騰地,長記春風長養時。
宦途萍水紛無跡,再見此圖三嘆息。
遠行珍重寄雙魚,魚中定有長相憶。
|
|
鱖魚圖為掌教謝先生作解釋: 《鱖魚圖為掌教謝先生作》是明代李東陽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描繪鱖魚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觀和藝術創作的贊嘆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泮池雨過新水長,
江南鱖魚大如掌。
沙邊細荇時吐吞,
水底行云遞來往。
其間種類多莫辨,
短者如針細如線。
三年養得鱗甲成,
萬里空嗟畫圖見。
一官薊北復巴西,
丹青不改鬢成絲。
遙憐天路飛騰地,
長記春風長養時。
宦途萍水紛無跡,
再見此圖三嘆息。
遠行珍重寄雙魚,
魚中定有長相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泮池的雨過后新生的水為背景,表現了江南鱖魚巨大的身軀,形容得宛如人的手掌大小。詩中描繪了鱖魚在沙灘上吐吞嫩荇,以及水底行云般往來的景象。鱖魚的種類繁多,有的短小如針,細長如線。作者經過三年的培養,鱗片和甲殼變得堅固,可惜畫圖無法表達出鱖魚的真實面貌。
詩中還提到了作者的官職,他曾在薊北和巴西任職,但無論官職高低,藝術追求始終沒有改變,丹青之功也無法阻止鬢發的蒼老。作者懷念那些遙遠的旅途,天路飛騰,地道紛紛,他一直銘記著那美好的春天,并努力保養自己的才華。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在宦途中的無跡可尋,再次看到這幅畫時,他發出三聲嘆息。最后,作者將珍重之情寄托于雙魚之間,相信魚中必然存在著長久的思念。
這首詩通過對鱖魚的形象描繪,抒發了作者對自然美和藝術創作的贊美之情。同時,也透露出作者在官場中的酸甜苦辣和對回憶的追憶之情。整首詩以鱖魚為切入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巧妙的意象,展現了作者對生活和藝術的思考和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