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謁孝陵有述 / 作者:李東陽 |
禮樂千年會,腥膻四海空。
商周終愧德,唐漢敢論功。
鳳歷歸真統,龍山繞舊宮。
秋風霸陵樹,落日鼎湖弓。
萬國謳歌在,余生覆載中。
小臣瞻拜地,江漢亦朝東。
|
|
南京謁孝陵有述解釋: 《南京謁孝陵有述》是明代李東陽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禮樂千年會,腥膻四海空。
商周終愧德,唐漢敢論功。
鳳歷歸真統,龍山繞舊宮。
秋風霸陵樹,落日鼎湖弓。
萬國謳歌在,余生覆載中。
小臣瞻拜地,江漢亦朝東。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南京孝陵的訪問之情。他感嘆禮樂之美已經傳承了千年,但腥膻之氣卻充斥四方,意味著社會道德的淪喪和時代的變遷。作者提到商周時期已經對德行感到慚愧,而唐漢時期則敢于談論功績,顯露了對歷史的敬佩和對輝煌時代的向往。
詩中還描繪了南京孝陵的壯麗景觀。鳳歷代表著君主的象征,歸真統則指的是君主的歸位,龍山繞舊宮則形容孝陵所在的地勢高聳,宛如環繞古宮一般。秋風吹拂下的陵墓上的樹木屹立不倒,夕陽下的鼎湖弓則映照出黃昏時分的寧靜景色。
最后兩句表達了萬國的歌頌和作者個人的心境。萬國謳歌說明南京孝陵不僅是中國的瑰寶,也是世界的佳話。余生覆載中表示作者將以此為榮,終身懷揣。而作者自謙為小臣,虔誠地朝拜地下,同時也表達了對江漢地區的景物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南京孝陵的描述,展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詩人以古代歷史為背景,表達了對禮樂傳統的珍視和對過去輝煌時代的向往。詩中所描繪的南京孝陵景觀,以及對萬國歌頌的描寫,展示了中國古代文化的輝煌和影響力。
詩詞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如鳳、龍、秋風、夕陽等,使詩意更加生動而富有感染力。通過對自然景物和歷史文化的描繪,詩人抒發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歷史遺產的敬重。
整首詩詞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展示了作者對南京孝陵的熱愛和景仰之情,又蘊含了對禮樂傳統、歷史文化的思考和反思。它不僅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也是一首富有文化內涵的作品,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和欣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