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賜藕 / 作者:李東陽 |
只向名花看畫圖,忽驚仙骨在泥涂。
輕同握雪愁先碎,細比餐冰聽卻無。
郭北芳菲懷故里,江南風味憶西湖。
渴塵此夜消應盡,未羨金莖與玉壺。
|
|
賜藕解釋: 《賜藕》是明代詩人李東陽的作品。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在觀賞花卉時的心境和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
只向名花看畫圖,
忽驚仙骨在泥涂。
輕同握雪愁先碎,
細比餐冰聽卻無。
郭北芳菲懷故里,
江南風味憶西湖。
渴塵此夜消應盡,
未羨金莖與玉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觀賞名花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悟。詩中的名花可能象征著美好的事物或人,詩人將其比作畫圖,暗示他只能遠觀,無法親近和擁有。
詩的第二句“忽驚仙骨在泥涂”,表現了詩人在觀賞花卉時突然感到驚訝,暗示他在平凡的事物中發現了超凡的美。這里的“仙骨”可能指的是花卉的細膩和精致,而“泥涂”則象征著平凡和世俗。
接下來的兩句“輕同握雪愁先碎,細比餐冰聽卻無”,通過對比描繪了詩人內心的愁苦和孤寂。詩人輕輕觸摸雪花,愁苦瞬間破碎;細細品味冰塊,卻無法聽到其中的聲音。這些形象描繪了詩人內心的敏感和細膩。
接下來的兩句“郭北芳菲懷故里,江南風味憶西湖”,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和美食的思念。郭北是指北方的地方,芳菲指的是花的芬芳。詩人懷念著故鄉的風景和氣味,特別是對西湖的回憶,這些回憶使他更加思念家鄉。
最后兩句“渴塵此夜消應盡,未羨金莖與玉壺”,表達了詩人對名利的淡漠和超脫。詩人用“渴塵”形容自己,意味著他對塵世的渴望已經消逝。他并不羨慕金錢和寶貴之物,因為這些東西對于他來說并不重要。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名利的淡泊態度,以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通過對花卉的描繪和象征的運用,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反思和對內心境界的追求。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現實世界的超越和對精神境界的追求。 |
|